文學獎得獎人:散文類-許達然
藝術獎得獎人:書法類-陳維德
人文社會科學獎得獎人:社會學類-柯志明
醫學獎得獎人:醫學類-吳華林
今年(2001年)十一月十五日是吳三連先生一佰零三歲冥誕紀念日,也是第廿四屆吳三連獎贈獎典禮的日子。今年贈獎活動的評選過程,也和往年一樣由陳董事長奇祿先生兼任召集人,並邀請各獎項領域內專家學者組成評審委員會,經過嚴格的評審作業後,委員會通過了各獎項的得獎名單:文學獎散文類-許達然先生,藝術獎書法類-陳維德先生,人文社會科學獎社會學類-柯志明先生,醫學獎-吳華林先生。
贈獎典禮當天天氣雖然寒冷,且邀請的來賓只有文建會主委陳郁秀女士與會,然而前來參與盛會的文化界前輩與關心文藝人士熱情依然不減,此由會場座無虛席的盛況可以看出,大家都抱持著一顆祝福與感恩的心︰祝福的是得獎者卓越的成就受到肯定與獎勵;感恩的是對於吳三連先生生前對文藝的推動與贊助,及其風範與精神,大家仍懷念不已。與會觀禮的來賓還包括了「回娘家」的歷屆得獎人、文藝界人士及媒體的記者朋友們,典禮進行一半時來了一位特別來賓,即內政部部長張博雅女士,也前來觀禮與祝賀,我們感謝張部長百忙中抽空參與盛會。
比照去年贈獎典禮首創的模式,在會場上安排了一個得獎人作品的展覽區,展示了各獎類得獎人幾件代表作,包括文學獎散文類得獎人許達然教授的《土》、《水邊》、《吐》、《人行道》、《同情的理解》等五件作品;藝術獎書法類得獎人陳維德教授的兩幅代表作「行書秋興八首八屏」、「隸書古從軍行中堂」及「草書放翁臨安春雨中堂」共三件作品;人文社會科學獎社會學類得獎人柯志明教授的《番頭家:清代台灣族群政治與熟番地權》、《Japanese Colonialism in Taiwan: Land Tenure, Development, and Dependency, 1985-1945》、《台灣都市小型製造業的創業、經營與生產組織:以五分埔成衣製造業為案例的分析》等三本專書;醫學獎得獎人吳華林的代表作「Plasminogen activation by streptokinase via a unique mechanism」、「Coiled coil region of streptokinase gamma domain is essential for plasminogen activation」兩篇及其他論文共十篇。展示的目的在讓與會來賓不啻觀禮,更能具體欣賞到他們辛苦的結晶,加深對得獎人成就的印象。
下午三時未到,來賓便已齊聚國際廳,廳內外擺滿了各界致送的花籃,一片喜氣洋洋,並在曼妙的音樂演奏下,典禮現場的氣氛更為熱絡與和諧。待貴賓就位完畢後,司儀杜文靖先生正式宣佈贈獎典禮開始,首先由大會主席陳董事長奇祿先生致詞,他說:「…如所週知,一個國家的繁榮進步,除了政治經濟的改革之外,尤其有賴社會與文化的革新,而社會與文化層面的革新,又端賴各階層人才的投入與奉獻。吳三連獎創設的宗旨,在於肯定社會中默默從事創造與研究的人才,具有為國家社會推薦才智之士的重要意義。透過每年吳三連獎的頒贈,我們希望有助於國家文化學術的發展,更希望能因而提醒社會各界,關心文化學術領域中卓有成就者的心血結晶。這二十四年來,歷屆得獎人的成就和他們得獎後的表現,已經證明了吳三連獎創設的重大意義。」
緊接著進行貴賓致詞,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陳郁秀主委致詞,她說:「…我們非常感念吳三連先生於廿四年前設立了這個具有意義且持續了近四分之一世紀的獎項,設立之初正是台灣鄉土運動啟蒙、發芽的時期,當社會各界對於鄉土文學的內容還在激烈討論時,吳三連先生相當有遠見地設立了這個富有意義且對台灣文化深耕的獎項,起初獎項限於文學與藝術獎類,但在基金會董事的努力下,獎項更擴充至人文社會科學獎、醫學獎、數理生物科學獎、社會服務獎及實業獎,這就印證了現代文化的範圍非常廣闊,也正符合了文建會『文化即生活,生活即文化』政策的理念,也就是說文化其實在我們生活中是無所不在的,而我們推動文化當然應從尊重文化開始,所以今天在這贈獎典禮中,我們要感謝歷屆吳三連獎得獎人對社會的貢獻與影響,當初他們得獎時已對台灣藝文做了深耕的工作,得獎後仍持續地工作,不僅對他們的人格風範更加敬佩與景仰,同時在他們的帶領之下,台灣的藝術文化園地得以繼續擴展與延續下去,所以歷屆所有的得獎者其實是社會的菁英、精神上的領袖,同時也是青年學子學習的榜樣。今天在這樣盛大的贈獎典禮,對於本屆的四位得獎人我們給予最大的喝采,感謝他們長期的 耕耘與努力,也拜託他們為整體社會的文化活動來引領我們。其實,吳三連老先生早期已經為台灣文學注入了許多心血,乃至於創立自立報系,同時策劃與推動許多藝文活動。今日台灣的藝術文化能蓬勃發展,其實要感謝先人的遠見與努力。再次恭喜四位得獎人,也謝謝在座各位來賓你們的參與與支持。希望吳三連獎能為台灣文化帶來領導的作用,也祝各位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謝謝!」
貴賓致詞完畢後,由司儀杜文靖先生為我們發表今年各類獎項得獎者得獎的理由。緊接著正式進入典禮的最重要的贈獎儀式,由文建會主委陳郁秀女士及本會董事長陳奇祿先生分別依序輪流頒發:文學獎散文類、藝術獎書法類、人文社會科學獎社會學類以及醫學獎。就在此刻,我們共同見證了四位得獎人卓越的成就,也感覺台灣文化藝術正不斷地向上提昇。接下來,由四位得獎人分別發表得獎感言。首先,由文學獎散文類得獎人許達然教授簡短的發表得獎感言︰「首先,想要表達我的感謝。寫作四十多年來,從來不敢奢望有人欣賞,並且感謝吳三連獎基金會文學獎評審的鼓勵;在生活上,我要感謝妻子的照顧,使我放心地看書、教書和寫書,也要感謝幾位朋友的情誼,使我感到台灣的溫馨。吳三連獎基金會和各位對文化和學術的關懷和努力,使台灣更加美麗。謝謝!」
緊接著致詞的是藝術獎書法類的得獎者陳維德教授,他說:「…本次參加吳三連獎藝術獎的選拔,個人覺得非常的意外與榮幸,能獲得幾位評審委員的肯定。過去幾十年只是基於個人的喜好,一直在這個領域耕耘,由於自己也擔任教職的工作,和學生之間有一種教學相長的獲益,使得個人不斷地成長茁壯,我要感謝的人很多,首先是感念先父對我的督促,因此主持人報告過得獎人理由中(即捐款百萬,設置獎學金,以紀念先父對書法的傳揚與獎勵後進),提到自己對書法界做了一點點的奉獻。此外,內人也一路上一直支持我,過去生活雖然相當困苦,但她都能鼓勵、包容,使我能不斷地在這個領域內來耕耘。其次,很幸運的是,有很多的老師來指導我,有很多的朋友一起切磋,同時又有這麼好的環境,個人是在台北市立師範學院任教三十年,期間提供我非常好的成長環境,一方面是教學相長,一方面是歷屆校長和同事給我的鼓勵和愛護,當然即使有一點的成就,我也不會忘記整個大環境給我的,的確影響更為深遠。所以,非常感謝社會、政府乃至於吳三連獎基金會,這樣的重視、鼓勵藝術的創作和文化的追求,這些都是促進整個社會學術文化進步重要的動力。致上我最深的謝意,謝謝!」
接著致詞的是人文社會科學獎社會學類得獎者柯志明教授,他說:「首先,我要感謝父母的養育、師長的教誨和家人的支持。本身是從事本土研究的社會科學家,從事本土研究會涉入台灣史的研究似乎是相當自然的,因為簡單來說,現在進行的事情總是會受到過去發生的影響,本土研究不能只單做當代社會的橫切面的研究,而需有歷史的縱深。個人進入台灣史研究後發現,台灣史是個仍有待開發的領域,在什麼意義下可以如此說?第一,台灣史是如此缺乏本地人參與,以致於欠缺主體性的史觀,有關既存的台灣史觀是外來者的史觀,例如,從日本帝國主義出發,或者從清廷邊疆統治出發,來詮釋台灣的歷史;第二,建立主體性的台灣史觀,除了上提需更多本地人的參與外,仍有待跨出歷史學本科外,進一步整合其他學科,特別是社會科學。近年來,我們不難發現,台灣社會渴求從歷史裡找尋自我定位帶起台灣史研究的熱潮,吸引專業歷史學家與業餘文史工作者的參與,終於也擴大延伸到其他學科,吸引像我一樣的社會學家。台灣史研究逐漸成為一個跨學科的研究,這個過程所呈現的是可喜可賀的走向,歷史研究與社會科學不再分家,台灣史研究正從歷史材料的蒐集整理逐步走向系統性的知識建立與發展。作為一個研究台灣史的社會科學家,個人是從以上兩個台灣史仍待努力的面向來理解自己所以獲得吳三連獎的意義,並就此與諸多志趣相投的同好們相互勉勵:第一,建立與深化主體性的台灣史觀;第二,積極整合化學科的台灣史研究。謝謝!」
最後,由醫學獎得獎者吳華林教授發表得獎感言:「…今天非常榮幸能獲得基金會評審委員的青睞,獲頒今年醫學獎。本人在民國七十二年回到成大設立研究室,研究血液凝固與血塊溶解的反應過程,並著力於血管生物學的研究。十八年來在國科會經費補助下,及許多同學與同仁努力的結果,我們對血纖維溶解過程的研究有了部份的結果,也因此受到大家的肯定。此次獲獎除了感到非常榮幸之外,也非常感謝多年來許多師長與親友的栽培與愛護,才有今天的榮幸。首先要感謝的是林榮耀院士多年來的指導與愛護,本人在台大研究所時受教於林院士的門下,學習到醫學研究應具備有的嚴謹態度,對我日後在教學研究上有深遠的影響;從美國回來以後,在成大服務這幾年來,他一直問我一句話:『研究做的如何?』要是告訴他實驗上有一點進展,他就十分高興且不斷的鼓勵我要更加努力,今天有一點成就林院士的鼓勵是十分重要的。
再者,在成大服務這段時間受到許多長官與同仁的愛護,本人相當的感激,尤其是成大前校長夏漢民國策顧問、前醫學院院長黃崑巖博士,還有歷任的醫學院院長的用心良苦,創造出一個適合醫學研究的大環境與氣氛;同時由於同仁間的相互論證、切磋與鼓勵,我們的工作才能順利推動,本人藉此機會鄭重地感謝夏漢民校長、黃崑巖院長、王乃三院長及現任的宋瑞珍院長對我的協助與鼓勵。今天我所呈現出的成果是由許多助理和研究生團隊做出來的,其中有好位多年的夥伴包括:張瓊文、江信仲、林尊湄、張碧英、楊孔嘉、吳東和、黃蕙君、石宗憲、張育嘉、韓懷嵩、蔡曜聲等等,還有其他未能提及的夥伴,今天的得獎應歸功於這整個團隊努力的結果,同時有許多教授提供的協助和討論,尤其是台大林淑華教授、成大張文昌教授、沈清良教授、莊偉哲教授、江美治教授等,還有許多臨床醫師提供協助,包括:成大心臟科陳志鴻教授、李貽恆醫師、外科謝式洲醫師、高雄醫學大學李召男主任、長庚醫學大學刑福柳醫師等提供臨床方面的見解和協助,使整個方向能切合臨床的需求。在此,本人十分感謝!
提到研究當然不能忘掉國科會,這幾年來對本人的經費沒有中斷與匱乏,雖有點成就也不能忘記家人的支持,我必須深深感謝父母,在我從小學習過程中,不斷鼓勵我,他們將子女的教育列為第一優先,使我求學一路平順,其用心良苦,相信有一點成就追根究底,歸功於他們對子女無私的愛,給我機會受最好的教育。例外還有一位很重要的人物一定要感謝的,是在我一生中陪伴我做多的一位,她是施桂月教授,我的夫人、同事,也是我最有力的夥伴。最後,我非常感謝吳三連獎基金會給我們研究團隊多年來努力的成果肯定與鼓勵,相信得獎會使我們更有信心,更有責任,努力做更好的研究,也希望我們的努力會有更多、更好的成果,對醫學研究能有更具體、更直接的貢獻。謝謝各位!」
四位得獎者致詞完畢後,由司儀一一介紹今年「回娘家」的歷屆得獎人,包括了:第一屆西畫類得主吳隆榮先生;第二屆西畫類得主廖修平先生;第五屆書法類得主杜忠誥先生;第十屆小說類得主鄭清文先生;第十三屆國畫類得主顏聖哲先生;第十五屆國畫類得主林文珊女士、社會學類得主葉啟政先生;第十六屆戲劇劇本類得主汪其楣女士、醫學獎得主張文昌先生;第十七屆社會服務獎得主消基會代表蔡副董事長再本及勵馨社福基金會代表江惠玲女士;第十九屆新詩類得主白萩先生、歷史學得主曹永和先生;第廿屆教育學類得主詹棟樑先生;第廿一屆西畫類得主王國禎先生等共十五位,大家都給予最熱烈的掌聲,非常歡迎他們蒞臨觀禮,共同為受獎者見證與祝賀,吳三連獎之所以受到社會的肯定與讚譽,乃在於這些歷屆得獎人得獎後能繼續在自己的領域內奉獻心力而有所成就,感謝他們。
介紹完歷屆得獎人後,贈獎典禮正式宣告落幕,酒會與作品展示也同時展開,而四位得獎人與貴賓則在台上合影留念,剎那間閃光燈齊下,共同記錄了這歷史性的一刻。此次基金會特別安排一場小型的音樂欣賞會,邀請鋼琴手林秀芬老師、大提琴手黃嘉紋小姐和小提琴手廖晶玲小姐,為我們演奏「青蚵嫂」、「白牡丹」與蕭泰然的「福爾摩沙頌」三曲深具台灣本土性音樂經典之作,贏得現場來賓熱烈的掌聲;在悠揚的音樂聲中,來賓相互寒暄與交流,並在現場作品展示區內仔細欣賞得獎人的作品,而四位得獎者在大家的簇擁與恭賀聲中,渡過一生中最驕傲與難忘的一刻;我們期待四位得獎人能在自己的領域內有更好的發展,本會也會秉持吳三連先生為獎勵文化藝術的理念繼續努力,默默為台灣文化藝術深耕與發揚。在此,我們也要向辛苦的工作人員們致上最虔誠的謝意,感謝你們,讓贈獎典禮得以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