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獎-平路文學獎-江自得藝術獎-賴純純藝術獎-蘇顯達

蘇顯達 – 專訪評定書得獎感言

拉出無限延伸的人生—小提琴家蘇顯達

文/鄭任汶

  偌大的臺北藝術大學校園,秋天的陽光讓人心暖,低頭吃草的水牛悠哉漫步草地,對小提琴家蘇顯達來說,這就跟從小成長的台南善化鄉間一樣,一切是那麼恬淡、寧靜,被音樂填滿的人生,是幸福的,也是知足感恩的。

「我必須研究政治、戰爭,來讓我的兒子可以自由的研究數學、哲學,這也為了讓我的孫子擁有權利可以研究繪畫、詩、音樂與建築。」就如同約翰‧亞當斯 (John Adams)所言:人類生活最美好的境界,就是被色彩、音符、文字、美好環境所填滿的世界。又如哲學家尼采說:「生活中如果沒有音樂,生命將是一場錯誤。」正是根基於豐厚的人文基礎上,讓蘇顯達的琴聲更加動人,也更加深植人心。

蘇顯達並非顯達之後,他出生於相當平凡的小康家庭,父親在銀行上班,母親則是家庭主婦,家族唯一的音樂基因,可能就只有擔任業餘琴師的叔父蘇德潛而已。因父母的鼓勵,他從五歲開始學小提琴,陸續向鄭昭明、李淑德、陳秋盛學習琴藝,東吳大學音樂系畢業之後,遠赴法國巴黎師範音樂學院,並順利取得最高級小提琴及室內樂獨奏家文憑。

  回顧自己學習音樂的歷程,蘇顯達很感激一路上的伯樂與老師,在鄭昭明老師在世時他只要一回台南,有空都會儘量抽空去探望他。蘇顯達說,「小時候學琴,其實也不怎麼愉悅,因為每當被叫回去練琴時,玩伴都投以同情的眼神,想起來就心酸。」國三時,因為面臨高中聯考,停止練琴,他才發現音樂的種子早已悄悄的進入他的生命中,沒有練琴的日子,其實是苦悶的,所以上了善化高中後馬上重拾提琴,又回到有音符的世界裡。

在馬水龍老師的極力邀請下,1986年,蘇顯達回到了故鄉,在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任教,1998年升任教授,繁忙的學術工作之餘,也擔任臺北愛樂室內暨管絃樂團首席,更主持臺北愛樂電台的「迷人的小提琴世界」節目長達20年迄今,深獲廣大樂迷的喜愛,尤其在節目中開闢了「小提琴的空中健診時間」單元,解決了許多樂迷的疑難雜症,深獲好評。

  就這樣,蘇顯達把自己奉獻給了音樂,「音樂的態度,決定生命的高度」,蘇顯達很喜歡在他新書中的這一段話,今年11月剛出版的「蘇顯達的魔法琴緣」就用了這句話當做副標,他認為,一個人必須要熱愛他的興趣或工作,若少了那份熱情,那就只是活在別人的期待而已。

近年來,除了每年固定約4、50場演出外,蘇顯達也經常參與許多義演活動,一年大概總有四、五場,他提著小提琴盒,穿梭在各大醫院的安寧病房、安養院、漸凍人醫院之間,用音符讓生病的病患,可以藉由琴聲稍稍短暫忘卻生病所帶來的痛苦。蘇顯達說,「有一次,演奏給一位在安寧病友聽時,讓他感觸極深,因為拉完時那位病友用感激的口吻跟他致謝:謝謝你在我生命的終點前,把如此美妙琴聲帶來這兒跟我們分享!霎那間改變了蘇顯達的人生觀,從那刻開始做公益演出,他認為可以讓聆聽者感受到瞬間的永恆,那我們為何不做?」

  蘇顯達深耕台灣樂壇三十年,有人說,他的音樂生命與歷程,幾乎就是台灣近代小提琴發展史的縮影,這樣的形容一點都不為過。1995年獲得「十大傑出青年」的殊榮,1999年灌錄的「台灣情、泰然心-蕭泰然小提琴作品專輯」以及2001年的「古典台灣風情」,更分別獲得金曲獎中「最佳古典唱片」與「最佳演奏人」獎項。2006年與2011年分別舉行返台 20 與 25 週年的全台巡迴獨奏會, 2016 年則舉行返台30週年~走過半甲子的堅持全台巡迴獨奏會。

就跟滴水穿石一樣,蘇顯達透過音符,穿透了台灣歷史的軌跡,因此,近年來蘇顯達也參與許多國人作曲家的作品發表,協助推廣屬於台灣本土的音樂,在多次的公開演出中,蘇顯達更刻意選擇如馬水龍、蕭泰然、李泰祥等等作曲家的作品,希望扮演一位台灣演奏家該有的角色,也讓世界各國的聽眾能認識到台灣的音樂風情面貌。

  蘇顯達與奇美實業創辦人許文龍因為一把史特拉底瓦里小提琴的結緣,也被許多樂壇人士津津樂道。經營事業有成的許文龍,為了鼓勵、提攜台灣的音樂家,把原本在旅美小提琴家林昭亮手上的小提琴買了下來,留給台灣的音樂家使用。蘇顯達說,「許董事長創造了一個歷史,這是前所未有的,目前奇美博物館已收藏了一千四百多把提琴,這是提琴歷史上400年來的首位,更重要的是其中有兩百多把琴借給國內演奏家或學生來使用,這種氣度與胸襟是所有台灣演奏家的福氣,也是屬於台灣人的光榮。」

投身教育是非常繁忙的,三十年來,蘇顯達不斷的穿梭在琴房、研究室、系辦、 樂團首席、甚至在台北愛樂電台主持節目散播愛樂種子,並遠赴國內外展藝於各著名音樂殿堂之間,但他也不忘傳承,尤其是詮釋國內許多本土作曲家的創作不遺餘力,他刻意在許多演奏曲目中,選擇一些屬於台灣作曲家的作品,這不但可以增加台灣的能見度,更可以鼓勵作曲家繼續創作。就這點而言,許文龍與蘇顯達的理念彼此相呼應,兩人聯手讓台灣社會留下豐富的人文藝術資產。

對於有意學琴的年輕人,蘇顯達建議,真的要全心投入你所愛的事物,千萬不要用結果論來思考事情,而是應該先問自己,是否願意付出你的熱情來追求所喜愛的事物?蘇顯達舉例說,當年他遠赴法國求學,其實遭遇許多的挫折,再加上剛開始語言的隔閡,讓他一度非常洩氣與沮喪,但他一直問自己,是不是真的熱愛小提琴?若真的熱愛,就要用智慧與毅力去解決困難。最後,「我終於走了出來」,他把自己當作一張白紙,一切歸零褪羽重生,堅定勇氣去解決困難,用單純的心志全力以赴,是蘇顯達唯一知道如何做好一件事的方法,也是他的小提琴魔法。「磨練是為了成就舞台上綻放的瞬間!」

物質的世界畢竟浮華,唯有人文藝術才是一個社會是否發展成高度文明的表徵。對一個成長自台南鄉間的小孩而言,豐厚的人文底藴,再加上純粹的音樂信仰,讓蘇顯達的音樂詮釋毫無匠氣,就宛如嘉南平原一望無盡的綠地,洗滌了人心,更加豐富感動撫慰了許多聽眾的靈魂。

訪談結束,前來接受蘇教授一對一教學的學生,羞怯怯的坐在教室裡等待著,其實蘇顯達臉上的淳樸與純真,讓他的笑容與青澀的大學生相差無幾,也許,就是因為如此,唯有出自最單純的靈魂,才能拉出最撼動人心的樂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