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獎得獎人: 文學獎-平路 文學獎-江自得
藝術獎得獎人: 藝術獎-賴純純 藝術獎-蘇顯達

 

素有台灣諾貝爾獎的吳三連獎,每年頒獎給文學藝術領域內卓有成就、有繼續創作潛力且認同台灣之人士或團體。39年前,1978年吳三連先生(1899-1988)八秩華誕時,其親友及關係企業負責人,有感於先生平日對文藝的重視與努力,決定籌設「吳三連獎基金會」,並每年於吳三連先生生日的前後舉辦贈獎典禮。39年來,基金會以一民間非營利組織的力量長期獎掖、贊助在台灣文學、藝術上卓有成就者,由於評審過程嚴謹,態度公允,得獎者皆為各領域有傑出貢獻之人士,至今獲獎者已達143位,為國舉薦人才可謂不遺餘力,受到朝野各界肯定。
今年比較特別的是,在贈獎典禮前我們第一次舉辦得主名單公布記者會,選在11月6日假福華大飯店百合廳舉行,除公布得獎名單、宣讀四位得獎人評定書外,也有Q&A開放給記者提問,今年三連獎徵選過程十分踴躍、激烈,共有67人徵選,總件數多達597件作品,最後取文學獎與藝術獎各兩名,每位得主獎金金額為80萬元,共有四位得獎人:文學獎平路女士(小說)、文學獎江自得先生(新詩)、藝術獎賴純純女士(雕塑)、藝術獎顯達先生(音樂)等獲得殊榮。
今年第39屆吳三連獎贈獎典禮於2016年11月13日,假臺北國賓飯店國際廳舉行,贈獎方式則由四位得獎人分別自行指定頒獎人,分別為吳晟、李敏勇、廖修平、朱宗慶等四位文化前輩致詞與贈獎,典禮主席由吳三連獎基金會董事長吳樹民擔任,司儀由秘書長林淇瀁(向陽先生)擔任,吳董事長致詞時表示,39年來共頒贈143位得主,因為這些得主的努力和成就造就今日吳三連獎在社會上受到尊重和肯定。數十年來,雖然沒有大企業在背後資助,但有許多基金會和好朋友們默默的贊助,基金會得以維持到現在,在此要謝謝您們,特別謝謝吳尊賢基金會、吳俊傑基金會。這幾年來我也要感謝歷年來評審們的慧眼拔擢許多優秀的文藝人才,雖然吳三連獎不公開評審名單,但由這143位得主的表現是有目共睹,仍是具有一定的公信力。
第一位上台的貴賓是代表我們文化基金會主管機關文化部的次長丁曉菁女士,帶給大家一些鼓勵的話,她首先恭喜四位得獎人的獲獎實至名歸,也向主辦單位、評審和幕前幕後的工作人員致上最深的敬意,三十九年來吳三連獎所表徵的臺灣精神,深深的聯繫了我們這塊土地上的人民,鼓勵大家用藝術創作和文學書寫來突破體制的各種限制和壓迫,展現人類的自由精神和智慧,三十九年來真的不容易,這樣的價值能夠透過不斷的傳承,在我們這塊土地上深耕,也感謝在座得獎人在這樣的理念當作一生實踐的信念,不斷在創作上落實,帶給臺灣人民這麼好的精神上的寶藏。
緊接著由司儀向陽先生宣讀四位得主的評定書,並穿插播放由公視採訪得主簡介影片,謝謝公視三位辛苦的同仁呂東熹、賴韋廷、鄭任汶記者協助專訪和新聞剪影。接著進入頒獎典禮的重頭戲—贈獎儀式,照例先頒文學獎後頒藝術獎,頒獎前由頒獎人先致詞,頒獎後再由得獎人致感謝詞。首先上台致詞的頒獎人是詩人吳晟老師,老師風趣的說他九年前就是穿這套服裝來領獎,前年和今年我又穿同款西裝前獲邀擔任頒獎人,真的很榮幸!吳老師讚賞平路是他很佩服的一位作家,平路本名是「路平」,是她父親取名的,希望她人生的路能平順。她年少讀台大、出國留學,看似很平順,但她卻不滿意「路平」是被安排的,因此把名字翻轉過來改為「平路」,整個思維也完全改變,亦即路平是被安排的很順暢的路,但平路是我自己要來開闢一條平坦的道路,靠自己的力量來克服任何崎嶇阻攔,這樣的個性使她放棄了美國博士學位和優越的工作,決心投入文學創作,這樣的決心和內在的自我要求使她文學創作有別於他人,尤其是她銳利的文化評論,她用很敏銳的觀察力去觀察人性和社會制度,她創作力也非常豐沛,也充滿有別於女性溫婉的生命力和衝撞力。
  第一位上台致詞的得獎人平路致詞表示,他身為寫作者永遠在想著下一本書,這是一種挑戰極限,想像中在書架上最上面的那一本,等寫完後希望就放在上面。在其著作《行道天涯》的序言裡面提到,寫這本小說其實是被小說寫了一回,那時進時遠的一本書,在寫作手工業中,有時候編、有時候拆,一針一線是過日子的方法。另外,平路也引用書中豹子的比喻,她每天做苦工,不清楚身上花紋的意思。她在夢中遇見上帝給她的啟示,在最宏偉的宇宙藍圖中,其存在的意義是為某個人、某一首詩裡提供一個小小的字。在夢中,豹子若有所悟,也接受自己的命運。她想到為何她不停的工作只有模糊的屈從還有茫然的勇氣,更有專注和因專注後的快樂。每一本書都還不是想像中的,不是可以放在書架頂端的那一本書,每一本書基本上是某一個完美意念的殘骸。
寫作三十多年來,每一本書對我來說都是挑戰極限,也都倍極艱難,幸好寫作還有附加產品,寫作是一個深邃的經驗,有機會進入別人的心靈世界,無論是歷史人物、犯案的加害人或被害人,寫作時都是設身處地、將心比心,某個意義上他們都是我,我看到了他們的限度,當然也是我的限度。同時也看到這個世界多麼不容易,充滿了創傷、誤解,這是個不完美的世界,因此每一本書都能對我自己更了解一點,而了解自己對我是非常重要的滋潤和經驗,所以是我的內在獎賞,這麼多年她讓我很快樂。數年前我放棄了我數理心理學的專業,走寫作的路,沒有一天後悔過。感謝吳三連獎基金會給我獎賞,評審看到我的努力,我真是一個得到比付出多很多的人、幸運的人。」
第三位是詩人李敏勇先生致詞表示,他作為江自得先生的頒獎人,對江先生不好意思,其實他們兩人是同世代,在他2007年受推薦得到國家文藝獎,頒獎人是前輩詩人,他覺得因為應該要有一個比我資深、對得獎人有過指導當頒獎人最好。另外他不好意思的是,以前吳三連獎也找李先生當評審都未獲答應,甚至國家文藝獎亦然。十多年前他擔任行政院文化獎的審議委員,覺得終身成就類的獎項不好讓人家自行報名,應該採取完全推薦的方式。他看到有很多人自己填表請大學校長或其他資深的人蓋章,當然,他能了解在台灣戰後的社會,文學沒有得到社會的溫暖,文學創作者都很孤單。提及江自得醫師,在1960年代高醫時就開始寫詩,也辦過阿米巴變形蟲詩社,1970和80年代中期以前他全心專注在醫學,成為胸腔內科重要權威。80年代開始寫作時,用他的聽診器和X光來診斷台灣社會,作為一個醫師投入對台灣社會的觀察,十多年來我們看到他的努力,作品十分豐富。江自得醫師的作品具有特殊的「美意識」,尤其是詩情詩,對人生時間生命都有特殊的情感。另外有一個「歷史意識」,波蘭詩人曾說「寫作用來祈禱,以讓死去的人復活」,台灣文學有其特殊的歷史性,我們的語言是不連續的,台灣作家沒有語言中充分活力和生命,且歷經228和白色恐怖後,政治對文化的傷害,許多文學變成官方謊話的共謀,使台灣人民覺得文學沒有用,常是政治的共犯結構,所以台灣人民大多走向非常實際的物質主義、經濟發展路線,我們變成一個沒有頭腦和心,只有身體的。今天我們有文學、藝術家等聚集在這裡,期待文化可以使我們台灣人得著解救。
  第二位得主江自得先生上台致詞說:「感謝基金會頒獎給我,雖然得獎從來都不在我寫作和人生的目標。在台中榮總擔任胸腔科主任,在我55歲時就退休,退休前的價值觀非常清楚,是愛、美和創造。凡事跟這些沒關係的就不想花太多時間在上面,十三年間寫了十一本著作,創作過程中每天追求自己人生的目標,每一個人的存在和時間的結合點永遠不會重複,努力過的時刻對我而言都是永恆的。一周七天,三天半作醫學,三天半作非醫學,人生就像在跑馬拉松,得獎項是過程中的補給站,給我們能量,吳三連獎是一個很大的補給站,我不能停在這裡,會繼續的往前奔跑。李敏勇先生是我寫詩中很好的引導者,讓我從中學習的很多。」
接著藝術獎頒獎人由廖修平老師先上台致詞,他談到賴純純女士:「1978年我還在日本教版畫,友人要我注意關心銀座有一位研究生賴純純,後來才知道多馬大學設計研究所,不是繪畫本科,色彩、結構和空間這三者是非常重要的。四年後又在紐約看到她的作品,紐約是戰後實驗和創新的場地,我鼓勵她到版畫中心和外國藝術家接觸,擴大自己的視野。90年代回到台灣,她利用很多新的媒材如壓克力和塑膠新的材質,身為女性雕刻家,創新的作品帶著一股清新的空氣和活潑的能量是非常重要的。其次,她在外國流浪許久後,發現東方的美學也非常重要,藝術不只是在美術館被看到,也應該在一般人的生活當中,所以她有許多公共藝術的作品。她人生經過波折起伏,能克服各種艱難,我非常佩服她!她作品有紅藍綠黃四大色彩,極富鮮明和活潑性,在緊張生活中壓力得到釋放和輕鬆。」
  第三位得主賴純純上台致詞談到她創作歷程:「四十年創作過程,有許多度小月的時候,但覺得很幸運,在不同時代裡總是能找到我能發揮的地方。我創作從平面到空間轉換,不同場域的對話,二十年前臺灣開始有公共藝術,每次的比賽我遇到很多挫折,但每次挫敗都是給我鼓勵的機會,讓我不斷有前進的動力,這次得到吳三連獎這樣的光環讓我在未來的創作上能更發光,希望能帶給大家有正面的能量,我作品是比較抽象的,但我不想訴說什麼大道理,在每天生活中能夠感受更多的能量和無形中的服務。臺灣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嶼,光線和色彩是形成她一個特色,希望我的作品能將臺灣的美學,她特殊的處境和狀態,透過我的作品,期待有更多更好的表現。」
最後一位頒獎人朱宗慶老師致詞表示:「我的好朋友蘇顯達教授這次得獎,真的為他開心!三十年來蘇老師以精湛的琴藝著名,通常很多演奏家不一定是很老師,很多好老師不一定是好的創作家,我就是不是一個很好的老師,每個學生都比我好,但蘇老師很特別,他是一位好的老師也是一位好的創作家,又能堅持並保持世界頂尖的水準,真的為他感到高興與光榮。蘇老師不只是很好的小提琴家,他也熱衷推薦臺灣作曲家的作品,一直關懷社會,活耀在音樂廳、學校、廟口、養老院和醫院等,甚至在朋友聚會裡,他都放下身段,把美妙的音樂帶給大家。這次蘇老師的獲獎不僅是他藝術專業上的肯定外,也是對我們社會一個非常正面的啟示,給我們很大的能量和鼓勵。以蘇老師現在的能力、體力、經驗和人脈最好的時候,藉著這次得獎的基礎,可以再打拼為社會作更多的貢獻。」
  最後一位得主致詞的是蘇顯達老師,他說:「我記得有一位重要的拳擊家說過,一個真正好的拳擊家不是在於出拳有多重或可以打敗他的對手,最重要的是他能承受多少來自對方的力量或繼續的堅持下去。對於音樂漫長的路,一路走來十分艱辛,在此不在贅述,再回到臺灣,社會各方對藝術家的鼓勵和溫暖,點滴在心頭。我記得時多年前我在台大醫院安寧病房義演後,一位病友緊緊握著我的手,用很微薄的口吻跟我說:『謝謝你在我生命的盡頭,把這麼美好的音樂帶到這裡分享給我們。』那時候短短的一句話,其實是非常深刻,也感覺十分震撼。因為我覺得以一個音樂家舉手之勞可以做的事為什麼不去做?從那時候開始,我陸續在安養院孤兒院醫院等義演,五年前我收到一封來自一個漸凍人寫給我的電子信件,後來我到他那邊表演時,震撼的發現他本身就是一位鋼琴家,如果躺在那邊的是我,我一定會怨天尤人?更讓我感動,這次鋼琴家知道這輩子大概沒有希望了,她和先生捐鋼琴給醫院,讓有更多人可以來這裡演奏音樂給大家欣賞。事後他一直感謝我,我跟他說,要感謝的人應該是我,因為『施比受更有福』。用音樂種子散佈到社會各地是我一直以來的志向。
二十多年前我和許文龍結緣,他所收藏的樂器有四千多把已經是全世界第一位的人,但全世界有許多基金會雖然收藏琴,但不見得願意借給人使用,許先生把兩百多樂器借給臺灣音樂家使用。日前獲柴可夫斯基國際比賽首獎的第一位台灣小提琴家曾宇謙才20歲,已經使用了奇美基金會十幾把樂器。我也常跟許創辦人分享我的義演,他肯定我這樣做,並表示購買這些樂器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夠藉由這些音樂家之手,能把好的音樂推廣到世界各地。今年是我從法國回來的三十年,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當然有許多前輩的典範,都是我學習的對象。在我教學過程中,常跟學生分享一個很重要的觀念,身為老師其實是跟學生平起平坐的,因為我們必須經歷舞台的歷練,所以學生需要考試,老師的演出也是經過聽眾的考驗,聽眾的耳朵是沒辦法被收買的。」
  就在蘇老師致完詞時,一位特別來賓蒞臨會場,就在大家熱烈的掌聲中歡迎副總統陳建仁先生親臨本屆吳三連獎,在蘇老師準備演奏的空檔時間,司儀向陽老師介紹吳三連先生,吳三連生前參加臺灣文化運動、政治財經方面的改革,可說是一位「立德、立功、立言」三連不朽的人格者,他在文化教育方面,從少年時期在日本讀書,參與1920年代臺灣青年雜誌的編務,畢業後擔任日本大阪每日新聞記者,回台後參與臺灣人的報紙臺灣新民報作為主要幹部,戰後臺灣最重要的報紙自立晚報擔任發行人。其次是政治運動方面,他一生大公無私,日本時代他是文化協會的主幹,啟發臺灣人的自覺,戰後為第一任民選且是無黨無派的台北市長,後來雷震組黨,再來黨外運動時代已是臺灣大老。最後產業方面,他是台南幫的精神領袖。以上是三連先生在三個方面的貢獻。
  蘇老師準備就緒後,即刻為大家演奏「月夜愁」、「綠島小夜曲」、「望春風」等三首臺灣著名的民謠,精彩的演奏獲得現場如雷的掌聲。緊接著由陳副總統為大家致詞,副總統表示他是科學家,大半輩子都從事公共衛生及流行病學等領域的研究,但他也是文學或藝術領域的欣賞者,非常榮幸出席今日盛會。事實上,臺灣有很多文學藝術方面的人才,他們的優秀表現讓全世界看到臺灣。例如本屆得主江自得醫師的行醫生活非常忙錄,還能抽空從事創作,且獲得終身成就獎,殊為不易,令他望塵莫及。副總統認為,一個健全成熟的社會,科學成就與文化發展是同等重要,缺一不可。蔡總統在去年總統大選時提到,文化是促進國家進步的關鍵,它不僅是個人創意、價值與生活風格開展的基礎,也是民主深化與經濟轉型的根基,更是我國得以重返國際社會的支點。因此,我們不能從單一角度來看文化,而應從整體的國家視野來看文化,新政府各項施政都應融入文化視野,從教育、生活環境等面向來涵養臺灣的文化力。
  副總統進一步指出,文化也是開創新時代的關鍵動力,當年吳三連在專注於經濟發展的年代,創設此獎項,相信一定是對此有所體認。當今在文壇及藝壇上發光發熱的大老們,幾乎都曾榮獲吳三連獎,該獎項不僅對臺灣文藝深具貢獻,亦見證多年來臺灣藝文界的成長茁壯,令人感佩。副總統並感謝吳三連獎基金會及所有工作人員,希望大家一起努力,讓社會更美好,藝文發展更蓬勃,讓全世界看見臺灣。
副總統致詞結束後,向陽先生接著一一介紹回娘家的歷屆得主後,請四位得獎人和頒獎人、歷屆得獎人同副總統一起合影留念,為這次頒獎典禮見證這歷史性的一刻,我們萬分感謝副總統在百忙中為我們致上鼓勵和祝福的話,就在大家熱情的掌聲中歡送副總統離席。當悠揚的音樂再次響起,酒會也正式開始,現場展示了四位得獎人的作品,也邀請蘇老師四位北藝大學生為我們演奏幾首悠揚的音樂。閃光燈不停閃爍著,恭賀聲也不絕於耳,藝文界人士也藉此盛會交流、分享。基金會感謝所有與會的來賓,更要感謝社會各界不吝給我們贊助、指教和鼓勵,我們會庚續為「台灣藝文打光,為台灣藝文奠基」。期待2017年底的第四十屆吳三連獎贈獎典禮,此時、此刻、此地我們榮耀再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