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類-楊照(李明駿)西畫類-星帆(鄭世墦)攝影類-五木(林柏樑)
教育學-蓋浙生社會服務-消基會
蓋浙生 – 簡介評定書

 

教育財政先導者

 

  現年五十四歲的蓋浙生,畢業自師大及政大教育研究所,是我國教育體系培養出來的典型教育專才。民國五十九年,因為進入行政院經合會工作,研究教育經費分配的問題,而對教育經濟、教育財政發生莫大興趣,從此走上這項學科的研究之路,並成為台灣歷年來多項重大教育政策的幕後推動者之一。

  蓋浙生離開經合會後,曾經在蔣彥士、李煥、毛高文三任教育部長的手下做事。蔣彥士任內,他在教育計劃小組負責各級教育的研究及長期規劃,後來出爐的「國民教育發展改革計劃」便是成果之一。蔣彥土體認到我國在教育經濟及財政方面缺乏人才,也看好蓋浙生的潛力,於民國六十四年為其申請美國亞洲基金會的公費,保送他出國深造;六十七年回國,他繼續在教育部推動海事、農業、工業等多項教育計劃。

  李煥任內,他獲聘為教育研究委員會委員,策劃高中生出國留學方案,促成政府首次開放高中生留學。

  雖然對台灣教育發展貢獻匪淺,但蓋浙生表示,如果他是在目前的教育體系中求學,恐怕早已被淘汰出局,不會有今天。因為他唸國中時喜歡運動,幾乎是在籃球場上渡過,成績很爛,幸虧當時沒有能力分班,否則他一定會被打入後段班,永遠不得翻身。

   蓋浙生認為,每個人的啟智時間早晚不同,像他就是到高中才脫離懵懂期,開始用功而考上師大。但能力分班制度卻在國中時就把成績較差的學生一下子打到放牛班,等於宣告他們的完蛋,所以他強烈反對能力分班,也對升學主義深惡痛絕。

  蓋浙生專攻的教育經濟,主要在研究教育成本合理化,教育資源重分配…等問題,所以他對現存的若干教育沈痾均能提出鞭辟入裡的見解。以學費政策來說,他認為工農子弟反高學費運動是合理的,因為政府過去對軍公教子女一律給予教育補助。

   可是軍公教人員從總司令、部長到基層工作者,收入高低差距很大,這種不按所得,卻以職業為準的補助政策是本末倒置的。他指出,政府財政補助應是給予低所得者,軍公教人員如今既然至少是中所得者,就應廢除此類補助。

  至於教育資源分配問題,蓋浙生也批評,目前教育資源扭曲嚴重,政府過於偏重高等教育,尤其是公立大學補助過多,學費無法反映成本,間接造成高學歷低就業現象,也對私立大學的學生不公平,因為公私立學校家長都是納稅人,所享權益卻差太多。他表示,教育資源投入應以國民教育為重點,因為國教才是人民普遍能享用的,如果今天資源分配合理,就不會發生老師不足、教室鐵窗26年未修導致學生墜樓…等憾事。

   總體來看,蓋浙生認為現今最大的教育問題是教育目的、目標含混不清,例如大學教育到底是以學術為主,還是技術為主?國民教育說是四育並重,卻又是智育獨大。如果連目的都訂錯了,其他更不用談了。所以,蓋浙生覺得,此刻談教育改革,不是學校內進行就好,而要政府、社會、家庭鐵三角的密切配合,新成立的教改會如果沒注意到這點,改革恐怕很難成功。(蔡崇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