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類-楊照(李明駿)西畫類-星帆(鄭世墦)攝影類-五木(林柏樑)
教育學-蓋浙生社會服務-消基會
楊照(李明駿) – 簡介評定書

 

擅長說故事的人

 

  一九八七年四月才出版第一本小說集「蓮花落」,到一九九四年獲得吳三連獎文學獎小說類獎座,短短的七年間,楊照可說是台灣小說界的異數,在低迷的純文學市場中,獨自樹立了頂尖的聲譽。他的創作量之豐沛,小說品質架構之優秀,都是年輕一輩中不可多得的人才。

  生於台北的楊照,本名李明駿,打從初中時代就投入文藝創作的領域,不過真正崛起於文壇,也就是這幾年的事,尤其是他在大西洋岸修讀博土學位的幾年中,更是創作鼎盛之期。

   由於楊照學的是歷史,在他的小說作品中,很自然地可以嗅出歷史建構的企圖,也自然會連帶表達出強烈的社會關懷。他筆下所呈現的層面,具有宏觀的視野,且有不少其原創性的創作題材。

  說他的小說有著歷史建構的企圖,可以從他這些年遊走在小說、散文、政論的寫作來看,他的本土政治立場,可說是十分旗幟鮮明的,對於台灣近代、現代史的深切關懷和了解,是促使他在創作路途上持續邁進的動力之一。

   仔細品味楊照的小說,可以發現死難、冤獄、懸案總是幽幽浮浮、陰陰沈沈地散落在他的字裡行間;而二二八事件的影像,帶來了難以名狀的怨懟,台灣孤苦可憐百姓淒苦無言的深沈悲傷,也一再哨噬著楊照筆下角色的心靈,這些都幻化成楊照小說裡人物的血肉,也正因為如此,才更彰顯了楊照有意在小說中顯露歷史血淚的意圖吧!

  楊照的主要小說創作,大抵都寫於一九八九年到一九九二年間,其中在申請吳三連獎時列為代表作的「住事追憶錄」,起筆於一九九○年,完成於一九九一年,一九九三年發表。而到目前已發表的二本長篇小說,「大愛」寫於八八年到八九年間,「暗巷迷夜」則寫成於一九九二年五月。「大愛」寫作時間長達二十二個月,「暗巷迷夜」則只費時不到二個月。

   寫「大愛」和「暗巷迷夜」,都有個不錯的故事背景,正可以看出楊照小說的計畫性,「大愛」起源於大學 時代觀看的一場電影,整部片子的情節,深深刻印在楊照的腦海,幾度想提筆寫下來,但一直都不順遂,一直到赴美進修的第一年,才在心神恍惚中開始動筆,八九年才能用比較平靜的心情重整大愛。

  寫「暗巷迷夜」,則是在他面臨博士候選人資格考的前夕。楊照又回到當年面對高中聯考的模式裡,他用寫小說來紓解考前的壓力,這—回他完全陷入寫作的狂潮中,甚至一天可以寫下一萬六千多字。小說寫完,考期只剩三天,卻在一九九二年五月十九下午通過了博士考。

   用寫小說來紓解壓力,這是多麼不尋常的作為,但是對楊照來說,小說可說是他的最好的精神救贖。

  在小說集「獨白」裡,楊照為自己的小說寫了序,題目叫做「故事以及說故事的人」,或許我們可以肯定楊照真是一個很會說故事的人,他用筆說的故事,可說篇篇精彩,或述說戒嚴下台灣社會的種種扭曲,或述說台灣社會所存在的各種偏見,探究反對連動者被抹黑的社會心理機制,甚而兼及了情色追索的喜悅、迷惘和苦思。而更重要的是,楊照真的找出了不少令人欣羨、動人肺腑的故事。(杜文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