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類-鄭清文報導文學類-古蒙仁(林日揚)音樂類-潘皇龍
古蒙仁(林日揚) – 簡介評定書

 

足跡遍及全台灣

 

  十幾年前,報導文學猶如一頭初生的牝犢,英勇地闖入文學的領域,引起了文學界的震撼。標榜「以文學的手法來寫報導」的報導文學,在無形中承襲了新聞寫作的形式,使得報導文學懸在散文和新聞的夾縫之間擺盪,成為一個微妙的混合體。

  大概在一九七五年吧!一直從事小說創作的古蒙仁,受到報導文學批判性、現實性的強烈吸引,開始嚐試走這條創作之路。他深覺報導文學要掌握好它的形式,必須經歷多重的熬鍊與試驗,並藉著各種文學上的形式技巧運用於作品上,才能開創它的格局,便嚐試以小說的技巧,如倒敘、對白、敘述觀點以文字的映象效果等,運用在報導作品上。在他的創作中,除了鮮明的人物場景外,常喜歡營造懸宕、逼人的氣氛,甚至幾乎要發展成一組映象化的文字影像,使得他的報導文學,在眾多作品中獨樹一格。

  本名林日揚的古蒙仁,出生在雲林縣的虎尾小鎮,那是介於城市與鄉村之間的小街衢。在他的童年記憶中,那是個映滿陽光的小鎮。白天大人們在糖廠做工,或在街上做小生意,小孩子則在庭院裡跳格子、打陀螺,或到虎尾溪去玩水。十四歲的時候,他便以這些周遭的生活素材,嘗試散文的寫作。十七歲離開家鄉到外地求學,敏銳善感的他,更將離鄉的情愁藉著文學的創作來抒發。在持績的創作過程中,當他第一篇小說「運動會」在「人間」副刊發表之後,才真正開始小說的創作。進入輔仁大學中文系就讀後,他開始接觸各種文學作品,對於文學的視野,宛如開啟一扇窗扉,受到很深的影響,其中以作家柏楊反「現代文學」與「文學季刊」等文學雜誌的影響最大,這也是他立志走上文學創作之路的原因。

  大學畢業後,古蒙仁赴美深造,民國七十三年獲得威斯康辛州立大學文學碩士,隨即束裝返國投身新聞的行列。

  回溯他走向報導文學的因緣,乃因高信疆先生給予他參與「現實的邊緣」採訪的機會,沒想到竟因此而引導他走入報導文學之路。為了深刻捕捉這個社會變遷的過程,他試著從歷史的、地理的、文化的、以及經濟活動的各種角度,來探尋存在的許多問題。對於現實主義的不經虛構,旭有著很大的興趣。經過長時間的觀察,涉水越山的深人探索,以客觀的立場,來報導整個事件的真相,並透過它喚起人們對社會的關心。

  十年來,古蒙仁的足跡遍及台灣每個角落,共出版了六本報導文學集,其中「黑色的部落」,在記錄台灣偏遠地區的生活狀況,包括漁村、礦村、農村以及山地部落等。「失去的水平線」從平民生活、民間經濟、景觀維護、天災的形成與對抗,來細究台灣各行業的苦樂。其中「黑」、「失」二文曾獲時報文學獎,為早期報導文學發展過程中相當突出的作品。另外四本報導文學集,「蓬萊之旅」在描寫台灣之美,從現實上、生活上、民間藝術上著眼,來闡述台灣之美的真諦。「台灣社會檔案」在報導天災人禍及自然生態,「天竺之旅」從宗教、歷史、文化、藝術、社會等層面來看異國的原始天然美景,「人間燈火」則是二十五個平凡人的不平凡的故事。

  古蒙仁作品的特色,是對實際生活中提煉出來的庶民文化有特殊親切、恆久的感情,因而使他在從事報導工作時,特別關切生息在市井中的小人物。這種濃厚的草根個性,使得他無論從事山地部落、偏遠小鎮、鬧區市集或異鄉外國的採訪,都能得兼「問題意識」與「文字技巧」,以生動的文筆,寫出深切的關懷。

  選材寬廣,文字流暢,筆端對人群社會充滿了仁厚心懷,報導文學寫作的要件,古蒙仁可稱得上齊備,獲得今年吳三連文藝獎也實至名歸。(邱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