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類-鄭清文報導文學類-古蒙仁(林日揚)音樂類-潘皇龍
鄭清文 – 簡介評定書

 

傳遞著人生哲思

 

  轉變是一條河,河流經桃園舊鎮到台北都市,數說這條河流歷史的鄭清文正是第十屆吳三連文藝獎小說類的得獎人。

  「得獎當然是一種肯定,但是,我認為這不僅是我個人小說創作的榮譽,更是台灣文壇的殊榮。」鄭清文人如其文,平淡不多言,溫文儒雅間藏有深意。

  今年五十五歲的鄭清文,揮筆寫作已近三十年。「我的第一篇作品『寂寞的心』是在民國四十七年發表於林海音主編的聯合報副刊。」之後,他連連獲得「文星」雜誌創刊五週年徵文比賽首獎和第四屆台灣文學獎。自民國五十四年起至今共出版了「簸箕谷」、「故事」、「峽地」、「校園裡的椰子樹」、「鄭清文自選集」、「現代英雄」、「最後的紳士」、「局外人」、「燕心果」、「大火」、「滄桑舊鎮」、「報馬子」九本短篇、二本長篇、一本童話等書。

  在台灣文壇,鄭清文是一位相當特別的小說家,他的突顯的特質不在於他非文學系統出身而從事小說創作,也不因為他極少活躍文壇,而是他鮮活樸實地描寫台灣城鄉變遷的小說本身。

  鄭清文給小說下的定義是:「小說就是生活。」但是,小說不是為生活而作。他說:「我的小說統攝了生活、藝術、思想於一體,是生命活動的過程,是藝術形式的完成,也是人生哲思的傳遞。」

  他大部分的作品約可分成兩個系列,一是以其故鄉舊鎮為背景,一是以其身處的現代工商社會為背景,在這個與生活經驗相疊合的場景上,微視各種階層的命運流動,巨觀社會人性的底層真相。與他同是省籍戰後第二代作家的李喬曾經剖析,鄭清文著重悲劇歷程的探討,在描寫「得救過程」當中,從心理和社會的深層去了解人生和社會的諸多問題。其人物,在取捨和選擇中備嚐人生的痛苦,進而體認人生的真諦。

  他寫芸芸眾生裡的平凡人物,譬如雕刻三腳馬自贖的警察、典型的舊式紳土、姨太太、在生活邊緣的小人物以及成功的企業家都自然進出他的小說中,他們日常生活中的遭遇和反應、挫折和抉擇也都紀錄下來。這些人物有時侷限於愚昧、習俗和偏見而沉落悲苦,但是通過「時間」的考驗,也能流露出高貴心靈的光輝,而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挫折和蹉跎,所造成的心理創傷和悲慘命連,在鄭清文筆下更形成一種「低喃」式的感喟。

  鄭清文運用文字的技巧,一如他所選取的小說素材與結構情節的安排,不見奇詭浮華,卻造就出純樸自然的獨特風格。「這種含蓄不宣的寫法,一方面與我個人不習慣把心事表達出來的脾性有關,另一方面,我視之為一種精煉文字、思想的過程。」他認為既然探討的是人性問題,而心理問題的糾纏結繞往往是自然蘊醞,不一定有顯形的軌跡。這種以平淡無奇的筆法呈示驚濤怒浪迭起的藝術形式是頗受注目的。有人解釋他的創作是一種「冰山理論」,字面上的描述是冰山一角,深潛水內的部分留下更大的空間等待讀者去思考。

  「我們必須面對電視文化致使一般人欣賞小說能力較薄弱的事實,我相信我的作品有思想層次上的啟示,希望達到啟發人心的功能。」他以代表作「校園裡的椰子樹」為例,寫身有殘疾的女講師,從己身的挫折中體認自我圓滿的過程,其中椰子落地的意象,作為成長的詮釋,如此的設計涵蓄著他一部分的人生觀,就小說藝術而言,是極其純粹的。

  一向,鄭清文的生活就非常單純,自民國四十年進入華南銀行,敬業樂群三十餘年如一日,至今天擔任重要主管,儘管所學所用與文學無關,卻能將之打建成文學基地上的一些礎樁,豐富創作內涵。

  「生活中有太多題材可以去完成小說的藝術創作,只要時間允許,我一定繼續寫作下去。」或許,文學創作的快樂,不盡然在於有形的榮耀或肯定,就像毛姆說的,即使是一種內心發抒都是滿足。(何聖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