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類-阿盛(楊敏盛)攝影類-劉振祥音樂類-楊聰賢
劉振祥 – 專訪評定書得獎感言

 

得獎感言

 

  謝謝吳三連基金會,三老雖已謝世多年,但他所留下的吳三連基金會餘澤卻不斷嘉惠這塊土地的自然與人文科學工作者、社會服務工作者以及文化藝術創作者,也讓許多默默從事這些工作領域的人士備受鼓勵,無論是對科學工作、社會服務工作、藝文創作都產生良性的影響。
   尤其要感謝基金會特別設置攝影獎項,代表著對攝影工作者的重視,同時謝謝各位評審的肯定與厚愛。我個人走在攝影這條路上,近三十年的不離不棄終不悔,得這個獎等於是提醒並鞭策自己要「莫忘初衷」。
  我很慶幸當初能在自立報系擔任攝影記者,因為歷任總編輯與長官都不吝大幅開闢專屬於攝影組的圖片故事版面,讓所有攝影同仁都有寬廣絕佳的揮灑空間,這些同仁現今都仍在各個單位裡堅守攝影崗位,且表現優異。在台灣,攝影多半被視為只是一種勞力工作,忽略了用腦力創作的最根本要件,而照片可能不過是填補版面的配角,地位始終無法與從事文字工作的朋友們相提並論。這些現象讓許許多多對攝影創作懷抱憧憬的朋友,在從事攝影工作的半途中,因為未能受到應有的尊重,特別在數位化時代來臨之後,人人好像都能拍,攝影記者們除了拍攝照片外,還得兼錄影工作,並負責剪輯後製工作,以至於平面攝影的重要性被深深扭曲,前景似乎更看不到了,遂充滿挫折地轉搭其他生涯列車離去了。
   「一張好照片勝過千言萬語」,這道理即使到了數位時代依然不變,因此,今天藉著這個獎,我以自己微薄的力量呼籲所有媒體的主事者重視並尊重負責影像工作的同仁,給予他們應有的發揮空間,日後必能累積出可觀的媒體與文化資產。
   當初帶領我進入攝影領域的謝春德老師,是我第一個要說謝謝的前輩。他啟蒙了一個靦腆高中生對攝影狹窄的視野,讓我把鏡頭從風花雪月之中轉向成長的土地與我的家人,以及後來的報導攝影,讓我鏡頭下的視界豐富多元起來。
   另外,要感謝的是攝影家張照堂先生,他永遠是我攝影的明師,在我懵懂時期起就不斷提攜我,寫專文推介我。這一路上,他總是給我最中肯的建議,啟迪我更深的思維,讓我釐清並整理自己每個階段的作品。每次在展覽前,張照堂老師都不厭其煩、慎思熟慮地再三審視所有的作品,為我做出最適切的選擇與呈現,並拉高自己的身量,不輕看每次展演的影響力。
   接下來,還要感謝我所拍攝的對象-八○年代從事社會運動、懷抱著改革理想的人們,他們以自己的身體、思想去衝撞這社會不合理的體制,讓我在街頭修習為理想而奮戰的學分,也讓我更認識自己所成長的母土與人民。
   若沒有林懷民老師,我應當沒機會為台灣表演藝術留下那麼多影像;謝謝林老師敢用一個初生之犢穿梭前、後台記錄他的舞作,引領我進入拍攝表演藝術的門扉。至於這三十年來我拍過許許多多從事表演藝術工作的美麗身影與幕後工作人員,我無法一一道出他們的名字,但非常感激你們,因為你們的堅持不懈,讓台灣這塊土地的文化面向更琳琅燦爛多姿,我有幸能參予這些演出的紀錄,為他們留下生命的足印。
   還要感謝此次参獎的推薦人-林柏樑先生與張蒼松先生兩位曾獲得吳三連獎的攝影先進,沒有他們兩位的不斷牴勵與推薦,我不曾想過自己可以因為攝影創作而獲得此一殊榮。
   無論在工作、生活,都有無數協助我,與我並肩作戰的朋友們,或是信任我願意成為我作品一角、那些形形色色的人們,每次擦肩而過,都累積了我在攝影工作上的財富,因為你們,我不能偷懶,得以我的鏡頭持續創作著。
   最後,要感謝我的妻子古碧玲、孩子劉撰,因為我的工作總是宵衣旰食、披星戴月的,經常在丈夫或父親該出現的場合中缺席,因為他們的自立自強,我才能沒有後顧之憂,全心全意投入攝影工作。
  這個獎要獻給我和妻子的家人,以及已辭世的父母,謝謝他們!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