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獎-林亨泰 文學獎-夏曼‧藍波安藝術獎-梅丁衍 藝術獎-潘小俠(潘文鉅)

梅丁衍專訪評定書得獎感言

 

得獎感言

  從事藝術工作多年的感想是:每一個藝術獎項的背後,都埋有一個美學課題,那即是“什麼是藝術?”
我算是幸運的,因為在一路走來的創作路程,我曾得過大大小小的獎項。早期,是為了“考驗”自己的作品在專業人士眼中的“評價”,那是一種摸索藝術的態度,也是唯一機會可以反思藝術的“擂台“。這麼說,是因為我在三十歲之前,台灣藝術環境絕對是被蒙蔽的!回首,也確證明在“戒嚴體制”與資訊封鎖的年代,藝術是做不出深刻內容的,這也成為我不得不選擇離台十年,赴紐約尋找藝術答案。但是,身處異邦的體驗讓我更深刻的反思種種藝術課題,換句話,在四十歲返台定居創作時,我才決定重新做一個“台灣”藝術家。
台灣藝術家“是個爭議的名詞,許多人認為“藝術歸藝術”或是“藝術與政治”無關。但是,我認為強調“台灣”,並不表示必須與“藝術”切開討論,也就是,藝術作為社會的外顯意義,“文化“本身就是某種政治的產物,端看怎樣解讀而已。
因此,我毫不忌諱的將“身份認同”作為我返台後的創作主軸,如今約有25年的心得。“身份認同“是指廣義的,包括了現代主義以來的“東/西“方文化的遇合以及”民主與經濟“的政治課題,所以,我的創作是以”美學提問“出發,終極關懷則還是回歸“什麼是藝術?”我很高興以這樣的方式繼續從事創作,並且因此而獲得吳三連獎。
  今年,我非常意外與榮幸獲得了吳三連獎,一如前述,我自知是走在一條“有爭議”的藝術路途上,“意外“,就是指自己並不孤寂!“榮幸“,則是指先賢吳三連先生曾經是延平中學的創辦人之一,而我之所以會走上藝術一途,正是在六年在“延平人”的熏陶中,由於受益於老師們的指引,冥冥之中,這似乎算是一種命定?我對評審團的共鳴除了感受到一股溫馨之外,也深深領悟到一種無以名狀的“愛“充滿在我的身邊。感恩所有人對我的嘉勉與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