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獎得獎人:小說類-楊青矗
藝術獎得獎人:國畫類-許文融音樂類-柯芳隆
人文社會科學獎得獎人:歷史學類-王世慶

 

  今年(2002年)十一月十五日是吳三連先生一佰零四歲冥誕紀念日,也是第廿五屆吳三連獎贈獎典禮的日子。今年贈獎活動的評選過程,也和往年一樣由陳董事長奇祿先生兼任召集人,並邀請各獎項領域內專家學者組成評審委員會,經過嚴格的評審作業後,委員會通過了各獎項的得獎名單:文學獎小說類-楊青矗先生,藝術獎國畫類-許文融先生,藝術獎音樂類-柯芳隆先生,人文社會科學獎歷史學類-王世慶先生。

  今年,我們很榮幸的邀請到副總統呂秀蓮女士為我們致詞並贈獎。回顧歷史,1979年呂副總統當年因美麗島事件被捕入獄,服刑期間,吳三連先生身為當時黨外民主運動人士與高層溝通的橋樑,不斷居中斡旋,以實際的行動來表達他對這些政治受害者的關心,充分流露出三連先生悲天憫人的精神。歷史因緣之故,呂副總統蒞臨贈獎典禮,顯得格外有意義,也令人更加懷念吳三連先生。值得一提的是,可能大家不知道,今年文學獎小說類得主楊青矗先生,和呂副總統一樣,當年亦曾因美麗島事件而坐牢,兩人可謂「同窗」,這是本屆贈獎典禮較為特別的地方。

  下午三時未到,關心一年一度文化盛事的來賓便陸陸續續的來到國賓飯店國際廳,會場內佈滿了各界致送來的花籃,在配上悠揚的音樂演奏下,使得整個會場倍增熱鬧與溫馨。今年邀請的樂隊是由本屆藝術獎音樂類得獎人柯芳隆教授所帶領的四位台灣師大音樂系學生所演奏,為整個贈獎典禮先做「暖聲」。三點一到,待貴賓就位完畢後,就在此時,呂副總統也來到會場,由董事長陳奇祿先生在入口處迎接,司儀杜文靖先生即向大家宣佈:「讓我們歡迎副總統呂秀連女士蒞臨典禮會場!」當呂副總統步入會場時,隨即響起熱烈的掌聲,在秘書長吳樹民先生的引領下,呂副總統先驅前向本屆四位得獎人握手致意,隨後步上舞台就座,此時,贈獎典禮也就此開始。

  首先由大會主席陳董事長奇祿先生致詞,他說:「…吳三連獎於二十五年前由吳三連先生子女及其親友創設,其宗旨在於發揚吳三連先生一生致力台灣文化重建、推動藝文發展的精神。這二十五年來,吳三連獎從創設階段獎掖文學藝術界著有貢獻的人士,到其後擴大贈獎獎項,增加人文社會科學、醫學等獎項,都受到朝野高度重視;由於吳三連獎評審過程嚴謹、純就專業成就與貢獻考慮,且得獎者名副其實,是該領域內辛勤耕耘、卓有成就的菁英,對於台灣文化的重建,的確發揮了相當的功效,因而受到國人肯定,譽為『台灣的諾貝爾獎』。…現在,我代表吳三連獎基金會正式宣佈得獎名單:文學獎小說類的得獎者是楊青矗先生、藝術獎國畫類的得獎者是許文融先生、藝術獎音樂類的得獎者是柯芳隆先生、人文社會科學獎歷史學類的得獎者是王世慶先生。這四位先生的成就,有目共睹,在他們專長的領域內也都是長久耕耘、貢獻非凡的傑出人士。他們的得獎,實至名歸,恭喜他們。」

   接下來進行貴賓致詞,由副總統呂秀蓮女士為我們致詞,她說:「…剛才來參加盛會時,整個思緒都是吳三連先生的身影,越想越不簡單,經過這麼長期白色恐怖和中國文化壓迫之下,還好有像吳三連老先生這樣的意志和堅持,在那時要辦一份真正發行台灣心聲的報紙是何等的不容易,白色恐怖時台灣人不能說台灣話,不能發台灣的聲,台灣的心情就要像暗戀的歌曲偷偷藏起來,吳三連先生在美麗島事件前,為了調解社會,為了協調國民黨與在野黨,好幾次挺身而出,化解了很多政治的危機。不幸的高雄事件照樣發生,但那時候只有台北的《自立晚報》、高雄吳基福先生的《台灣時報》和公正社的《公正》(真正為台灣人發聲),說實在的,我身為政治的受難者、文化工作者就是有非常深的體念。我們今天來參加吳三連獎第廿五屆贈獎典禮,應該特別要思念、要敬佩吳三連老先生,若不知道三連仙在台灣現代化中間的特殊地位來領這個獎,可能意義就沒這麼大,當然,我要恭喜今天四位非常有台灣心、台灣情,還有特殊文化藝術才華,無論在小說、繪畫、音樂、歷史,你們長期以來所做的努力、所展現的智慧及對台灣的愛,今天透過吳三連獎要來肯定、感謝你們。」

  「今天,我非常高興參加這個盛會,在座的每個人絕對是對三老先生充滿敬仰與懷念的心情,也很感謝他的澤賜,我們那時稱他三老,在三老離開我們以後,變成他的精神設立了基金會,在一個盲目追求科技、物質發展的現世代,文化幾乎快被遺忘了,精神早已被踐踏了,幸好我們還有吳三連基金會照樣秉持三老的精神,一定要發揮台灣的精神,一定要鞏固台灣的文化根基,我想想今天台灣面臨了空前的挑戰,來自中國的磁吸,不只是政治的、經濟的,也是文化的,我們同時面臨了全球化的嚴厲挑戰,我們台灣小小的彈丸之地,如何能夠生存、安生立命,還要永續發展,確實需要更多的智慧、更大的決心以及更多的力量。我非常擔心:在網際這麼發達的時代裡,我們下一代除了拼音以外已經不認得字,雖然太多會電腦的人,他已經不會寫文章,雖然媒體蓬勃發展,我們發現,好文章越來越少,我們也看到,兩岸交流這麼頻繁,我們下一代不到歐美先進國家留學,通通跑到中國大陸去了,回過頭來,我們台灣文化的根怎麼樣來鞏固。另一方面,全球化強大的衝擊下,台灣無法抗拒,只好迎頭向前,在我們紀念吳三連老先生在我們一次又一次頒獎給吳三連獎得主的同時,我也勉勵所有文化工作者們可以抗拒中國的磁吸,但沒有辦法抗拒全球化,如何讓台灣走出去,讓世界走進來,讓台灣的精神、文化與價值跟世界接軌,這也是我們當前空前的課題,但是我們曾經走過憂患歲月,曾經接受過各種挑戰,我依然有信心的,台灣人是優秀的、智慧的、經得起考驗的。我們必須要團結,我們必須要有台灣心、台灣情,腳踏台灣地,頭頂台灣天,大家繼續來懷念、秉持吳三連老先生留給我們的台灣精神、台灣價值,感謝大家。」

   呂副總統致詞完畢後復位,由司儀杜文靖先生為我們發表今年各類獎項得獎者得獎的理由。緊接著正式進入典禮中最重要的贈獎儀式,本屆由呂副總統來為我們頒贈四個獎項,依序為:文學獎小說類、藝術獎國畫類、藝術獎音樂類以及人文社會科學獎歷史學類,四位得主每人可獲得六十萬元的獎金、獎章、獎狀、獎牌和評定書。完成贈獎儀式後,安排呂副總統、四位得獎人一起合影留念,共同見證了歷史性的一刻。拍完照後,因呂副總統公務繁忙必須先離席,大家抱以最熱烈的掌聲恭送呂副總統。接下來,由四位得獎人分別發表得獎感言。首先,由文學獎小說類得獎人楊青矗先生發表感言,他說︰「這次得到這個獎,覺得很不好意思,因為我已經十五、六年沒寫小說了。還記得吳豐山兄曾跟我說:『你有資格得到這個獎,得獎後你可以作評審,大家推動本土文化』,但沒多久我就入獄了,那時候我很年輕,三十幾歲,但現在再兩年坐公車就不用錢了,時間很快。這十六、七年,基本上我雖沒寫小說,但我沒離開文學,小時候我就可以用台語讀古典詩、古文,所以我開始編台華雙音辭典,希望有音就能在我的字典找到字,可以寫。也花了六年,編了一套楊青矗台語注音讀本,全套十五冊,CD四十三片,內容包括唐詩、宋詞、中學國文台語注音、散文等…我也寫過新詩、散文、最後專攻小說。從小讀很多古典詩,台灣本土詩大家很少知道,自鄭成功入台四百年間,台灣的古典詩有六、七萬首,這比中國各朝代的古典詩更多,更甚於唐朝古典詩的量,但是都沒有人去讀,我花六年的時間編了一套《台詩三百首》,可以媲美唐詩三百首,這套《台詩三百首》有台灣早期先民開墾史的影子、情感、和眼淚,先人的努力後人不能忘記,我為了讓台灣人可以讀台灣的古典詩,光照相就花了一整年的時間。就如阿扁總統所強調的一邊一國,文化要有主體性,我們台灣新文學有主體性,但台灣古典詩也有主體性,大家都忽略了。…我得這個獎,台語研究工作今年做個結束,一方面推動台語文學的教育,免於滅亡,大家要共同努力。另一方面,我也要開始做文學,我入獄期間曾寫了五十萬字,出獄後我寫家鄉屋腳庄的故事,在自由時報發表過、在美國公論報連載過,十幾年沒出版,就是因為這段期間推展台語出版的關係,我編《台詩三百首》作用在於作台語語言的範本和教育,以及把我過去的小說翻成台語語體文的小說,台灣的政治小說比較少人寫,我美麗島事件入獄四年的經驗是很寶貴的,可能寫不完,我想還是要從小說起步,得了這個獎才不會不好意思,謝謝大家。」

   緊接著致詞的是藝術獎國畫類的得獎者許文融教授,他說:「本人很高興得這個獎,從以前學畫二十幾年來雖得過一些獎,這是第一次帶著我的家人來參加,還有萬能藝術學院的同仁和學生。我小時候住在彰化縣海邊的小角落,人家說:『風頭水尾歹。』(台語)我們那邊是風頭兼水尾,我家在濁水溪的入水口,可能是早期祖先不肯往內部走一步,一上岸就蹲在那邊,可能是蹲錯了,因為那條是濁水溪。記得濁水溪常常淹大水,常有西瓜和木柴,小孩子們常常在那裡撿拾,我們那庄砂石車很多,有一次帶著記者來我們故鄉,拍砂石車的狀況,後來縣政府禁止,後來發現故鄉多了兩座山,砂石業者租了塊農地堆了很高的砂石,個人雖是學美術的,可是應該對環境是要去保護的,但我保護不了,我的故鄉灰塵漫漫,是盜採砂石的天地,甚至你去禁止還有生命危險。…談談我繪畫過程,小時只是喜歡塗鴉而已,鄉村裡沒有什麼美術教育,真正受美術教育是在高中念復興商工,因為父母早逝,所以復興商工時就半工半讀,從國立藝專到美國取得碩士學位都是半工半讀,雖然很苦,但每口飯都覺得很踏實、每口菜都覺得很甜美…現在回首起來覺得的確是一段辛勤的學習歷程。今年日前在我獲得全國十大傑出青年的專訪裡,從來沒說過我這段的歷程,上次新聞訪問時才特別的回憶起來,我才想要邀請家人來參加。在美國看到他們自己建立本土文化,台灣也需要這種文化,所以我在九二年回國就開始籌劃大台灣風物圖卷,那時看見金氏記錄是一百五十公尺長,就想畫兩百公尺長、一百八十公分高的圖卷,從一九九二年到一九九六年前後花了四年,九七年展出,這是我對台灣本土用藝術語言的記錄,感謝吳三連獎基金會給我這次的機會,謝謝大家。」

  接著致詞的是藝術獎音樂類得獎者柯芳隆教授,他說:「我今天能得到這個獎,首先要感謝評審給我的肯定,雖然很興奮,但責任更加重大,今後會寫出更好的作品。國內由於經濟的發展,國民生活水準的提高,很多人有餘力讓小孩學習各種樂器的演奏,所以演奏的人才輩出,音樂會演出頻繁,似乎呈現一片榮景,但是一國有沒有自己的音樂文化,還是要靠音樂創作,吳三連獎基金會高瞻遠矚,二十五年來持續頒給音樂獎,令人敬佩、感動。在所有藝術創作中,大概以原始音樂創作最為辛苦,辛辛苦苦完成一首曲子,假如沒有人演奏,也是得不到創作的喜悅,而且發表作品是很花錢的事,例如我這次得獎的作品「二○○○年之夢」演出要動員兩百多位,經費要花超過四、五十萬,所以音樂創作者能夠得到政府或民間單位的補助,來發表自己的作品,是我們音樂創作者的心願。最後,我要謝謝內人的支持,還有師大師長的栽培、師大同事與學生的協助,讓我的作品得以順利的演出,謝謝各位。」

   最後,由人文社會科學獎歷史學類得獎人王世慶教授發表得獎感言:「今天本人能夠得到吳三連獎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光榮,謹此向基金會董事長、評審委員,謝謝!回顧我五十多年來的台灣歷史研究,我最早是民國三十八年二月承蒙黃純青先生的提拔,擔任台灣省通志館的顧問,才開始接觸台灣史,最初是閱讀伊能嘉矩的《台灣文化志》,來了解台灣史的真面貌,不過當時光復後不久,過去是受日本教育,中文是從頭開始學習的,民國三十九年二月春天,我在當時的全民日報、台灣新生報發表一些台灣史事的習作,五十多年來,我研究台灣史工作,可以從三方面向大家報告:第一項是纂修省市縣志,主要任務是纂修地方志,所以在通志館服務期間,我前後參與四次的纂修工作,第一次是纂修通志稿,第二次是增修,第三次是整修,第四次是重修,我四次都參與,是我個人的記錄。此外,我也協助各縣市編修縣市志。第二項是台灣史的專題研究,我是選擇清代台灣經濟為主要領域,各位都知道,在台灣還沒解嚴時,台灣研究是有所限制的,所以我選時間最長而最還值得發揮的清代。」

  「當研究清代社會經濟時,我的研究原則有兩項:第一是有研究過的必須要努力超越前面的著作;第二是把新資料盡量發掘出來,作創造性論文的工作,我所學的台灣社會經濟和淡水河流域的水運史,當是在這兩個原則下完成的作品。第三項是有關台灣史料的蒐集、纂寫、介紹和探討的論文,我曾經在美國亞洲協會台灣研究小組規劃之下,去蒐集台灣民間的古文書、古契約,共計一萬五千六百多件,數量超過了日本時代舊慣調查會和土地調查局所收集的四千多件,這引起學界的關注和響應,紛紛投入收集的工作,有利於台灣史的研究發展。另外,我也受到美國猶他家譜學會的委託下,規劃主持台灣族譜的收集工作,共計收得一千二百多種族譜,族譜在台灣全面性的收集,在台灣是開創性的。此外,我個人研究台灣史料檔案、古文書、族譜及方志等二十多篇論文正由出版社排印中,不久應該可以出版。以上是我五十年來研究大要的簡介,最後我要再次謝謝吳三連獎基金會對我工作的肯定,謝謝大家。」

  四位得獎者致詞完畢後,由司儀一一介紹今年「回娘家」的歷屆得獎人,包括了:第一屆西畫類得主吳隆榮先生、小說類得主陳若曦女士、第八屆國畫類得主涂璨琳先生、第十屆小說類得主鄭清文先生、第十四屆東方白(林文德)先生、第十五屆國畫類得主林文珊女士、第十八屆國畫類得主廖俊穆、第廿屆教育學類得主詹棟樑先生、第廿三屆雕塑類得主高燦興先生、攝影類得主柯錫杰先生等,大家都給予最熱烈的掌聲,非常歡迎他們蒞臨觀禮,共同為受獎者見證與祝賀,吳三連獎之所以受到社會的肯定與讚譽,乃在於這些歷屆得獎人得獎後能繼續在自己的領域內奉獻心力而有所成就,感謝他們。

  比照去年贈獎典禮的模式,在會場上安排了本屆得獎人作品的展覽區,展示了各獎類得獎人幾件代表作,包括:文學獎小說類得獎人楊青矗先生的《工廠下》、《廠煙下》、《工廠女兒圈》、《在室男》、《在室女》、《給台灣的情書》、《心標》、《連雲夢》,以及其他著作《台華雙語辭典》、《楊青矗台語注音讀本》等;藝術獎國畫類得獎人許文融教授的「竹林鳥啼翠色舊居」、「飛瀑映秋紅」、「樂土」、320公尺「大台灣風物圖卷」照片集;人文社會科學獎歷史學類得獎人王世慶教授的《清代台灣社會經濟》、《淡水河流域河港水運史》、《結首制噶瑪蘭的開發:兼論結首制起自荷蘭人之說》、《十九世紀中葉台灣北部銀錢比價變動初探》、《十九世紀中後期台灣》、《重修台灣省通志卷七政治志建置沿革篇》等六冊,展示的目的在讓與會來賓不啻觀禮,更能具體欣賞到他們辛苦的結晶,加深對得獎人成就的印象。

  除了靜態的作品展示外,藝術獎音樂類柯芳隆教授也為我們安排了一場現場的音樂演奏會,演奏他的作品:台灣民謠改編曲(河邊春夢、日日春、望春風、雨夜花、白牡丹)等,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柯芳隆教授門下的音樂系學生:李國瑛小姐(鋼琴)、劉珮瑩小姐(豎笛)、劉芳佑先生(小提琴)、唐鶯綺小姐(大提琴)為我們演奏,贏得在場來賓熱烈的掌聲,另外在酒會當中也播放柯教授的CD音樂作品:「2000年之夢」、「客謠四章」、「秋祭三重奏」、「台灣民謠改編」等,大家盡情享受這片天籟。在悠揚的音樂聲中,來賓相互寒暄與交流,並在現場作品展示區內仔細欣賞得獎人的作品,而四位得獎者在大家的簇擁與恭賀聲中,渡過一生中最驕傲與難忘的一刻;我們期待四位得獎人能在自己的領域內有更好的發展,本會也會秉持吳三連先生為獎勵文化藝術的理念繼續努力,默默為台灣文化藝術深耕與發揚。在此,我們也要向辛苦的工作人員們致上最虔誠的謝意,感謝你們,讓贈獎典禮得以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