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類-楊青矗國畫類-許文融音樂類-柯芳隆歷史學類-王世慶
王世慶 – 簡介評定書

 

專研台史 卓然有成

 

  王世慶,台北縣人,戰後初年即投入台灣史研究,數十年如一日,乃當今最資深的 台灣史學者之一,尤其是對清代台灣社會經濟史的研究,最受稱道。

  王世慶於一九四五年入學台北師範本科,一九四九年二月在黃純青先生引薦下,進 入台灣省通志館顧問委員會擔任採訪員,開始接觸到台灣史,並經由閱讀伊能嘉矩所著 《台灣文化志》,了解台灣歷史。一九五○年開始,在林熊祥、林衡立諸先生鼓勵下, 在「全民日報」、「台灣新生報」撰寫相關台灣史事的習作,奠立了從事台灣史研究的 根基。

   稍後又在陳奇祿先生鼓勵下,參加在台大舉辦的「台灣研究研討會」,從與會的專 家學者王詩琅、毛一波、林衡道等人身上,學到了歷史研究的竅門,受益匪淺。而後又 經由中研院劉石吉、張光直、許倬雲、李亦園、陳奇祿等院士引薦,進入中研院社科所擔任兼任研究員,王世慶直到今日對上述諸先進,一值都懷抱著無限感激。

  王世慶在台灣史的研究上,有三個主要面向:其一為纂修省市縣志,五十年間王世 慶四度參與纂修《台灣省通志》,貢獻厥偉。其二為台灣史料之收集、撰寫介紹探討台 灣史料的論文,其所收集台灣民間古文書、古契約計五千六百多件,超越日治時期舊慣 調查會、土地調查局所收集的數量。

   第三個面向則為台灣史的專題研究,主要以清代農村社會經濟為研究領域,並且秉 持「有人研究的必須超越」、「找新資料做創始性研究」兩大原則,因此在此方面有著 傲人的成果。

  他所撰寫的專題研究為數甚夥,且又多為力作,諸如《清季及日據初期南部臺灣之 牛墟》,乃利用碑文與總督府檔案,探討清末至日治初期臺灣南部牛墟的設置、營業以 及政府管理,為戰後牛墟研究的先驅。《清代臺灣的米產與外銷》,指出臺灣外銷至大 陸的米榖以福建省的軍糧和兵眷米為主,並估計出每年外銷米的數量。《清代臺灣的米 價》,最早探討清代米價變動、漲跌原因等問題。

   水利是台灣拓墾成敗的關鍵因素,王世慶也用力最多,《從清代臺灣農田水利的開 發看農村社會的關係》,探討埤圳的投資模式、官府措施、水利組織與功能、水利與宗 教關係等問題。《談清代臺灣蘭陽地區之農田水利開發史料》,利用宜蘭地區水圳調查 報告書,深入研究投資水圳的水租主。

  台灣開發高度受河流之影響,一九九○年代中葉以降,以河系流域為研究範圍是新 的趨向,特別是淡水河流域,王世慶的《淡水河流域河港水運史》探討十七世紀末至二 十世紀中葉,淡水河系河道變遷、拓墾、產業、河港市街的發展以及水運貿易之興衰, 為此一主題之研究建立一重要架構,成為淡水河流域研究必備之參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