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獎得獎人:散文類-阿盛(楊敏盛)
藝術獎得獎人:攝影類-劉振祥|音樂類-楊聰賢
一年一度的文化盛事吳三連獎贈獎典禮又來到,今年仍選在吳三連先生冥誕日子即 11月15日在台北國賓大飯店舉行,當天除了正式公布獲獎名單外,也讓我們共同緬懷、感念三老的精神與貢獻。今年已正式邁入第33屆,走過33年近三分之一世紀,基金會一直以民間非營利組織的力量長期獎掖、贊助在台灣文學、藝術及學術上卓有成就者,歷年獲獎者已達119位,為國舉薦人才可謂不遺餘力,也因此獲得朝野社會各界的肯定。
今年第 33屆吳三連獎贈獎典禮當天下午兩點半於國賓飯店國際廳開始報到,三點整大會正式開始,司儀仍由本會副秘書長林淇瀁先生主持,主席原定董事長陳奇祿擔任,但董事長當天身體不適不克出席,改由副董事長吳逸民代表上台致詞,並正式宣佈本屆得獎人名單:文學獎散文類得獎人楊敏盛(阿盛)先生,藝術獎攝影類得獎人為劉振祥先生,藝術獎音樂類得獎人楊聰賢先生。隨後司儀開始報告三位得獎人的評定書,司儀向陽先生本身就是一位詩人,全程用台語朗讀,格外親切和真性情,台語底子好的實在沒話說!在此,感謝他的辛苦與奉獻!
得獎人:楊敏盛(阿盛)先生宣讀得獎理由後,接著播放介紹得獎人的短片,我們特別委託公共電視幫忙訪問三位得獎人,並製播新聞短片,談談他們在文學和藝術創作的心路歷程和得獎感想:阿盛老師作品要表達的是一種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的感覺,對早期農家生活的辛苦有深刻的體會與描寫,在家成立散文寫作私塾班,積極培育散文新血,創作不應該是空殼,而是建立在故鄉土地高度的連結上,散文創作主要有三個元素:「真、土、實」,最重要是要互相包容,既然都用漢語書寫,不需要排除別人的母語,土地創作可以找出大家共同的感情!攝影類得主劉振祥先生,二十多年來是掌握無數舞者的影像,對雲門舞集更有一層深刻密不可分的情感,也曾在台灣戒嚴前後在自立報系留下許多街頭抗爭運動,也見證了台灣民主的過程,甚至社會弱勢者的影像報導,他會堅持攝影的路走下去。有「音樂詩人」的音樂類得獎人楊聰賢先生,作品很冷靜理性,七○年代追隨史惟亮和許常惠發起的民歌採集運動,在原住民部落採集音樂對他以後創作影響很大。 曾先後執教於緬因州及新墨西哥州,是第一位在美國教音樂的台灣人。「 佚名之島」是唯一為台灣傳統樂器寫的曲子,也是自身文化的回顧,三十年來一直走自己音樂的風格。 在此特別感謝公共電視的呂東熹、蘇玲瑤和黃敏次等工作團隊辛苦的採訪與撰稿。
往年我們會邀請一些貴賓如政府高層蒞臨致詞與贈獎,今年比較不一樣的是,改邀請各獎項的文化前輩或歷屆得獎人,這次文學獎散文類邀請黃春明先生,藝術獎攝影類邀請張照堂先生,藝術獎音樂類邀請馬水龍先生,由三位文化前輩蒞臨會場為得獎人致詞祝賀及頒獎,象徵著文化藝術的傳承,這也算是本獎贈獎典禮首創先例,別具特色和意義。曾經第三屆獲得吳三連文藝獎的黃春明先生致詞中提及,三十年前獲得吳三連獎拿到三十萬獎金讓他買到一棟房子,生活得以穩定,創作不再有後顧之憂。他說:「我很高興得吳三連獎,很慶幸沒有給這個獎漏氣,也很榮幸受邀贈獎致詞…很高興也恭喜阿盛今天獲獎,他早應該得到這個獎項…我們台灣人寫作當然要寫出台灣人的心聲,有些少數人寫大陸過來的作品雖技術上不錯,但感情上有這片土地嗎?我們應該更鼓勵少年朋友寫作,寫出對土地的感情。」阿盛老師接受黃春明先生的贈獎後,也發表得獎感言, 1977年12初正式發表第一篇散文,至今正好第33年,同時獲得第33屆吳三連獎也算是一種巧合!「…其實我執筆像是拿鋤頭,在文學土地上耕作,三十多年來我很感念我母親,她從不干涉我要走哪條路,有一次她上台北找我,看我半夜趕稿,問我寫作這麼久是一直無法合格嗎?我說寫作可以賺錢,快截稿時,問我說怎麼不多寫一點?…我常在想:寫作真的是給大家看爽就好嗎?我不認為如此,寫作像是耕種一樣,根植於這片土地發芽開花結果, 永遠有著最深的感情,這塊母土雖小,但沒有第二塊,不可能再多或再少,我描寫就是這塊母土, 我們不能忘本背恩。今天很高興得到這個獎,吳三連獎是一個很有歷史和聲譽的藝文獎,就像三老人格一樣,受到眾人敬重肯定。」得獎人:劉振祥先生
接著邀請到台灣攝影界前輩張照堂教授上台致詞:「阿祥是出身在草山的農家子弟,有純樸、正直親和沒有架子的個性,二十歲時就開攝影個展,他算是第一年輕攝影家開個展,二、三十年一路上從社會、舞台風景,累積很多很好的作品,得到這個獎實至名歸。」劉振祥受獎後上台致詞,他說:「以前都是在台下拍得獎人,我拍過吳三連獎 27位得主,今天在台上變成鏡頭的焦點。很感謝吳三連獎基金會設置攝影獎,我從事攝影三十年,這個獎給我最大的鼓勵和鞭策,當初很榮幸擔任自立報系攝影記者,給予很大發揮空間放置攝影紀錄。其實攝影的詮釋也是一種藝術,一張好的照片可以勝過千言萬語。在此呼籲媒體主事者,要重視影像工作者給予應有發揮的空間。張照堂是我永遠的攝影老師,他寫文章幫我推薦,和給予許多意見。也要感謝八0年代社會運動者,他們用身體去衝撞不合理的體制,看到他們的身影讓我更認識這塊土地。特別也要感謝林懷民老師,讓我拍雲門舞集,開啟我對表演藝術的世界。還要感謝這次參賽的推薦人林柏樑和張蒼松先生,他們兩位都是吳三連獎得主。最後要感謝我的太太古碧玲小姐,讓我無後顧之憂從事攝影工作。」
最後請音樂前輩也是第三屆吳三連獎得主馬水龍教授為大家致詞提到:「…剛黃春明先生說 得獎後買到海砂屋 ,我得獎 時 朋友跟我借十萬元,有借無還,其他二十萬元出版樂譜,那時候作曲家出版八本書,吳三連獎的意義讓我有出版的可能,書才可以流傳,吳三連獎對我意義重大。三十三年來,吳三連獎得主已經超過一百位,他們仍然堅守剛為並發揮其影響力,所以吳三連獎可謂台灣的諾貝爾獎。楊聰賢教授是一位治學嚴謹的老師,收到學生們的愛戴,他創作質量並重,另外他對台灣文學或人文關懷的精神令人欽佩。楊聰賢先生得到吳三連獎意義格外重大,祝福他和大家!」得獎人:楊聰賢先生
最後由音樂類得獎人楊聰賢先生 致詞 ,他說:「很感謝吳三連獎基金會頒這個獎給我,也感謝基金會安排馬水龍教授可以說是我很重要的導師。回顧自己的創作,我意識到自己關心一些別人不會關心的事情,一點比較迷惑的是失落,得獎應該很榮耀,不過失落不亞於得到,能深刻體會到失落的真義,回顧很多作品如『悼與安魂』,是特別紀念三位老師而作,這歌是為了 1947年228事件所寫,『佚名之島1995』,日本人來台一百週年,也是離開台灣五十週年,為了表達我對土地的關懷,當我1991年回到台灣時,我發現台灣是我忘記的台灣,那時候很多人叫中華民國在台北,感覺根本不是自己國家的名字,我特別為這個曲叫做:”To An Island Without A Name”各字首合拼做TAIWAN,我們都忘記自己國家的名字,這是我真正第一次直接記載我對土地的看法。不過,我看其他作品,譬如2005傷逝,2006含悲兩首都是為了紀念我父親,我一生無法還清的人,期間我的作品等於是我所有關於失落的事情,所謂藝術創作者『不務實際的浪漫的恩怨』,這種失落,其實在藝術史上是很多的,譬如John Milton的 Paradise Lost 失樂園詩集,其實十九世紀浪漫主義終極關懷就是失落,不管對愛情或世代充滿的焦慮,就是一種失落感。失落感越大,得到感越大。…」
當現場悠揚的音樂再次演奏時,宣告本屆贈獎儀式禮成,同時酒會也正式開始,大家利用這個機會與得獎人握手寒暄,拍照留念,也安排展覽得獎人作品,讓與會來賓欣賞並分享這份得獎的喜悅。我們衷心期盼本屆兩位得獎人未來能在自己領域內有更好的發展,即將邁入第三十個年頭,本會將秉持吳三連先生的精神與理念繼續努力,默默為台灣文化藝術深耕與發揚。
贈獎人暨得獎人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