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獎-陳瑞麟(陳列)文學獎-賴香吟藝術獎-曾道雄 藝術獎-謝三泰

謝三泰 專訪評定書得獎感言

謝三泰,1958年出生,澎湖人。從當兵時期存錢買了第一部相機,他就一直拍拍拍拍,拍了四十年有餘。他不屬於生猛衝撞型,鮮少藉由照相機介入與挑動,總能耐心觀察體會,有時甚至近乎冷眼旁觀,終能找到最理想的構圖,等到那決定性的瞬間。他的畫面中常常有些故事,有些伏筆,有些幽默。

謝三泰非常體貼。對於庶民受想行識的感同身受和對於勞苦大眾的同理關懷,讓他在開始熱衷攝影以來,便對台灣社會漸次時行起來的自由民主思潮相當憧憬;而自由民主思潮的洗禮,也讓他更加在意生而為人的尊嚴。他的作品基調於焉確立。

1988年,蔣經國驟逝,謝三泰拍到台北榮總附近一位榮民,雙手捧著一大幅略顯匠氣的蔣經國畫像,涕泗縱橫,滿臉真情;對照昔日排排跪在路旁,學校派來表演「舉國哀慟」的國中生,各個兩眼空茫,真是無言!1988年的〈北淡線列車〉,列車的「動」與月台上眾人「如舞姿,如羅丹之雕刻群像」間的微妙映照,準確掌握台灣人的「氣口」。1990年3月18日的〈國會全面改選〉和〈三月學運〉,場景都在自由廣場。前者微俯、宏觀,鏡頭裡密密麻麻,數以萬計的中老年群眾,展現爭取自由和尊嚴的意志,已然是經典畫面。後者的水平中景裡,年輕學子的青澀和汩汩而出的熱情呼之欲出。兩個畫面藉由場面和細節,協力留下時代脈動的集體記憶。

《走拍台灣》、《勞動尊嚴》持續記錄、呈現台灣庶民的生活況味,見證社會變遷。《我的志願--聽見夢想的聲音》和《身展台》近距離關注身障者,鏡頭裡總洋溢著悲憫的人道胸襟。《吼叫1989》中,他對「天安門學運」也有獨到的觀察;其中一幀左半是宛如十月革命時期蘇聯紅軍的浮雕,右半寫著僵固的標語「新聞要說話 新聞要自由」,絕對反諷!《鹹水煙--澎湖印記》凝視謝三泰自己的鄉愁;既呈現了澎湖廣袤的天地,也讓我們宛然感受著海風獵獵、砂石颺飛下,菊島住民的生命韌性。《火燒島--流麻溝十五號》以精準的調性、構圖與視覺質感,使得「過去」宛然顯影而出。

謝三泰的攝影成果,除了觀察向度既廣又深,更在於長期的堅持累積。爰經評審委員會審議,評定為第43屆吳三連獎藝術獎得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