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連獎簡介

「吳三連獎」屬於「終身成就獎」,性質似國家文藝獎,是民間性的獎項,以在各獎項領域內有傑出成就,有繼續創造潛力,並認同台灣之人士或團體為贈獎對象。本獎獎金一個獎額由一人或一個團體獲得,屬共同創造者,可由共同創造人士或團體共同獲得。本獎候選人或團體曾獲其他榮譽者,仍可獲得本獎,但同一獎項之致贈,得獎人或團體以一次為限。

徵選方式

採推薦、提名、歷屆備取及自行參選多軌方式進行,申請人由有關院校或團體推薦,亦可自行申請。每年5月公佈徵選辦法及相關規定,6~7月受理收件。 至第三十六屆開始不指定類別,所有類別都可以徵選。

評審工作

每年8月起開始進行,由本會設置的評審委員會,每年聘請學者專家擔任評審委員,分文學獎與藝術獎兩組,各組置主任委員一人,委員若干人,整體評審工作置召集人一人綜理之。在徵件結束並經初、複審後,若分組評審委員會認為候選人無符合獲獎標準者,得由分組評審委員會以全票通過方式主動甄選獲獎者,但仍需經過評審委員會全體會議出席委員投票五分之四同意,始能確定獲獎名單。若評選結果不足額或未達評審標準時則從缺。評審工作祕密進行並評審委員名單長期保密。

贈獎獎金

方面,每年頒贈之獎類與獎金金額尤董事會決議之。本獎除致贈獎金外,並致贈獎狀、獎章、獎牌及評定書。贈獎以來,獎金金額逐年增加,第一、二屆為二十萬元,第三至六屆提高為三十萬元,自第七屆至二十屆為四十萬元,至第廿一屆至第卅五屆為六十萬元,自第卅六屆開始提高為八十萬元。

贈獎典禮

每年選在吳三連先生誕辰紀念日(11月15日)或其前後,正式對外公佈得獎名單。歷屆贈獎典禮中,邀請致詞的主要貴賓有:嚴前總統家淦先生(第一屆至第九屆)、謝前副總統東閔先生(第十屆至第十九屆)、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秘書長黃石城先生(第十八屆至第廿三屆)、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先生(第廿一屆至第廿三屆),自第十九屆起則邀請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委,包括了林澄枝女士(第十九屆至第廿二屆)和陳郁秀女士(第廿三、廿四屆),其中第廿三屆贈獎典禮我們也特別邀請到總統陳水扁先生親臨會場,這是繼第一屆當時總統蔣經國先生蒞臨贈獎典禮會場之後,第一位以現任總統身分蒞臨為我們致詞,隔年第廿四屆也榮幸邀請到副總統呂秀蓮女士蒞臨致詞及贈獎,這是本會無限的榮幸,也是歷史性的一刻。

每年贈獎典禮邀請的來賓雖有不同,但典禮程序與形式大致保持一體性。除來賓致詞外,歷屆主席原則上由當年的董事長擔任,第一屆至第五屆為侯雨利先生,第六屆至第十九屆為吳尊賢先生,第廿屆至第卅七屆則為陳奇祿先生。另外歷屆得獎人的得獎理由(即評定書)原則上由評審委員會召集人發表,第一屆至第廿屆為陳奇祿先生擔任,但自第廿一屆起則改為由司儀宣讀。值得一提的是,自首屆贈獎典禮至今,司儀皆由杜文靖先生擔任,杜先生長期服務於文學與新聞兩界,且歷屆得獎人簡介多出自杜先生之筆,實為本會贈獎活動幕後與幕前大功臣之一,對杜先生的奉獻聊表感謝之意。至自第卅屆開始司儀改由向陽先生擔任,而採訪則改由委託公共電視記者採訪編輯。

歷年贈獎成果

自第一屆贈獎以來至2015年止,共產生了139位得主,自第一屆舉辦以來,拔選傑出人才,提升文學藝術,影響深遠。得過本獎的如第一屆姜貴、陳若曦、吳隆榮,第三屆的黃春明、田原、林懷民、馬水龍…等等,他們都是國家的文藝菁英,其中絕大多數正值盛年,得獎後正以最好的智慧在為我國的文藝創作不斷作出卓越的貢獻。自1989年開始增加人文社會科學獎、醫學獎與社會服務獎,如第十二屆的陳五福、釋證嚴,第十三屆的張漢裕、劉俠,第十七屆的消基會,第十九屆的曹永和,第廿三屆的郭婉容…等等,這些得主在自己領域中貢獻卓越,可謂社會的中流砥柱,也因而使本獎的觸角延伸到學術與社會基層的領域中,更豐富了吳三連獎的內容。因此,我們希望透過文學、藝術創作的鼓勵、能提昇文化品質;透過對社會服務、醫療科技乃至學術著作的獎掖,能帶動社會關懷,並進而使我們的國家社會安和樂利,身為文化大國。至第卅一屆開始取消人文社會科學獎,回歸最初獎掖文藝獎的初衷,為台灣文藝打光,為台灣文化奠基。

三老的期許

吳三連先生對本獎寄予無限的厚望,當第一屆吳三連文藝獎舉行贈獎典禮時,他在致詞時即語重心長的指出:「我自求學時代即看到台灣同胞在日本統治之下,飽受日人的壓迫和歧視,不能充分發展每個人的才能,但在文藝方面卻能堅忍奮發,有大成就,連帝國主義者也無法阻止,我遂意識到文學和藝術最能表現人類自由心智的一面。…所以文學與藝術不僅是人類的自然生命與物質生活所融匯表現的園地,更是人類的精神生活與物質生命為追求其理想境界所寄託的心靈王國。」

讓我們共同來回顧歷屆吳三連獎贈獎典禮精華,一起分享得獎人的喜悅,同時緬懷吳三連先生的行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