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獎-廖鴻基文學獎-江元慶藝術獎-林惺嶽 藝術獎-林麗珍

林麗珍 專訪評定書得獎感言

評定書

出身基隆的台灣編舞家林麗珍舞蹈創作極具個人風格,源於鄉土卻不耽於本土,發於舞蹈卻不框限舞蹈,獨創「空」與「緩」的肢體美學,將台灣漢文化圈的歷史記憶、原住民部落的簡樸與厚重力道、傳統中國的美學源流、乃至自然生化的感發、與物我相待的環境保育關懷,匯流於其無垢舞蹈劇場的作品之中。2002年歐洲最重要的文化藝術電台ARTE遴選當今世界最具代表性的八位編舞家,林麗珍為唯一出身亞洲的編舞家。2005年繼以其「未曾師承任何外國舞蹈流派,卻能以自身的生命歷練,融合藝術與心靈的諦思反省,發展出沉緩細緻的東方身體美學與豐采凝斂的舞台視覺,展現道地台灣孕育衍生的藝術生命力」為由,獲頒第九屆國家文藝獎,2015年獲第19屆台北文化獎,2019年吳三連獎的頒贈,將肯定其創作生涯的歷史定位與質精且兼備視覺、服裝、舞台、燈光的完全劇場型式。
林麗珍的重要作品,包含:禮敬天地的安魂史詩《醮》、歌詠自然循環不朽生命價值的《花神祭》、借黑鳶之眼,悲憫俯瞰靈魂慾望的流轉,完成肉身神話旅程的《觀》,以及人與天地共震,古老靈魂呼喚的《潮》。其將「定、靜、鬆、沉、緩、勁」之心法,灌注台灣舞蹈的根基,舞者們忠實呈現發自心而生的澎湃情感,不僅都是林麗珍自己身、心、靈感知的結晶,也在她親力親為的整體設計中,讓每個作品都為國內外觀眾留下極為豐富且深刻的印象。
除舞蹈創作外,林麗珍並參與其他藝術型式的創作,曾透過布農族的歌謠與祭典藝術形式,在1991年的《布農族樂舞篇》中,提出對於個體/族群、母系/父系、人文/自然、戰爭/和解的種種扣問;也曾參與蘭陵劇坊的《代面》、《九歌》及《螢火》的演出;並與台灣舞蹈電影《搭錯車》、《帶劍的小孩》、《笑匠》及《台北神話》等編作。1995年成立無垢舞蹈劇場,實踐林麗珍對於「內在純淨」的極致追求。導演陳芯宜以10年時間紀錄舞團發展,《行者》讓人深深體會林麗珍「堅持絕美的踽踽獨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