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獎-廖鴻基文學獎-江元慶 藝術獎-林惺嶽藝術獎-林麗珍

江元慶 – 專訪評定書得獎感言

流浪法庭三部曲 江元慶透過文字 改變司法

採訪撰稿/蘇位榮

  「關於司法,我有能力做的,就是繼續的寫,促成改革。」作家江元慶這次以「流浪法庭三部曲」獲獎。在獲頒吳三連文教基金會的報導文學獎後,他淡然地說,他不懂司改國是會議裡絕大多數的大部頭議題,但他可以確定的是,透過抒寫,也同樣可以為司法改革盡力。
說起江元慶,我們曾在司法線上一起跑新聞,他一向有獨行俠之風,十多年前,他突然比較少出現在線上,聽說他去唸碩士,開始寫書。雖然我們都知道有很多的司法案件可以再深入挖掘報導,但要拋下daily新聞,靜下心來看完卷證資料、採訪,再消化吸收撰文,並不容易,但元慶做到了。這幾年,他陸續出了「流浪法庭30年」、「鹿港幽魂」、「司法太平洋」一系列的書,可以看出他的用功。
這三本書可以說開啟近年司法改革的序曲。第一本書,「流浪法庭30年」,講述三名銀行官員與家人身陷官司,案件來來回回,打了30多年的官司,青春逝去,人生鉅變,清白的代價竟是如此高昂。
這本書催生了「刑事妥速審判法」(速審法)的制定,司法機關開始正視遲延案件,速審法改善了案件纏訟無限期與羈押被告的問題;同時,大法官作出第670號解釋,宣告「冤獄賠償法」第2條第3款違反比例原則、違憲、兩年後失效;後來也促使「刑事補償法」施行,對冤錯案的被害人給予補償。
「司法太平洋」,對現行的院檢體系而言,可以說是「震撼」。目前的檢察官、法官在學校接受的是傳統法律系教育,學生時代汲汲營營準備資格考試,考的都是民、刑法與行政法,好不容易考上司法官,但在學習與訓練過程,這些司法精英從沒有接觸商業實務,甚至沒有工作經驗,卻要偵辦審理商業糾紛案件,而司法體系也沒有設立專業的商業法院,以致判決荒腔走板。江元慶在「司法太平洋」點出問題,因此催生了司法院制定「商業事件審理法」,並設置「商業法院」。
談到撰寫「流浪法庭30年」的機緣,江元慶說,他當時在線上採訪,得知三名銀行官員打官司打了26年,覺得不可思議。他很好奇,為什麼耗時26年、有99位法官參與審判,卻定讞不了案件?在司法遲遲不能定讞下,這些被告、他們的家屬及家庭發生了什麼事?於是,他深入採訪,花了三年七個月的時間,完成這本書。
「流浪法庭30年」出版後沒多久,江元慶有一天在記者室意外看到一份遺書,是鹿港富商施能謙死前所寫的。江元慶說,「看完內容,整個人shocked」,施能謙打官司打到自殺,死諫司法。
  他決定查清真相,發揮記者魂,走訪鹿港、楊梅、林口、高雄、路竹等地實地採訪,還原事實。他說,施能謙是打民事官司打到房屋不剩、寸土不存,對造洪平治雖打贏官司,但也是傾家蕩產,打到沒錢,死前住進貨櫃屋。兩個人都輸,贏的只有司法;因為,除了付律師費,他們都要繳裁判費用給司法。
至於「司法太平洋」,江元慶說,「當時的司法效能,已經嚴重擔誤了台灣在國際經商環境評比的國際排名,其中,法官的金融專業知識不足,是最重要的關鍵原因」。
他說,看看SOGO案,當時徐旭東、章民強與李恆隆為了爭奪SOGO,已經衍生出82件官司(目前已發展出100多件訴訟),一堆承審法官的法律見解不同,同在台灣高等法院就有三個合議庭,對於同一個事實行為見解不一致,於是,徐旭東、章民強和李恆隆各自拿著對自己有利的法官見解,成為下一樁官司的主張,可見,司法已不能定紛止爭,反而創造更多的「紛」與「爭」, 從這件案子裡,凸顯出了台灣司法對商業案件毫無專業可言,沒做過一天生意的法官,對金融知識嚴重不足。
江元慶說,2013年他看到「國際經商環境評比」的新聞,經他進一步查看聯合國世界銀行所訂的評比項目及標準後,驚訝發現這項評比中的第九項「執行契約」(即司法效能),台灣在全世界180幾個國家中,竟然排名第90名,大陸則是排名第19名,台灣不僅遠遠輸給亞洲另外三條龍(南韓、新加坡、香港),甚至連中國大陸都比不上,他眼見台灣司法的糟糕,尤其陷台灣及商人於經商不利,於是,他決定以SOGO爭奪戰作為主軸,寫了「司法太平洋」。
參加全國司改國是會議期間,江元慶對判決書的通俗化提出看法。他具體提出一個例子說,桃園地院審理一件普通竊盜案,判決書竟然有「95個字連在一起,沒有一個逗號」,「唸完快要斷氣了」,而被告僅是一名國中畢業的工頭,收到判決書後,江元慶去訪談了這名當事人,結果,當事人告訴他:「我根本看不懂法官在寫什麼」。
博愛特區裡的司法精英,1999年開了「全國司法改革會議」、2016年舉行了「司法改革國是會議」,但老百姓卻對改革成效無感,其實,看看這幾本書,可能會有不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