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獎-巴代(林二郎)文學獎-鴻鴻(閻鴻亞)藝術獎-曾興魁藝術獎-張詠捷
曾興魁 – 專訪評定書得獎感言

 

評定書

曾興魁教授,1946年出生,屏東人,畢業於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1977年獲教育部公費留學德國,畢業於芙萊堡音樂學院,獲頒藝術家文憑,之後返國任教於師大音樂系暨音樂研究所。得獎無數,重要的有:1983年以作品《物化》獲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國家文藝獎特別創作獎」;1984年以《牧歌》獲頒法國 Ville D’Avray 首獎;1986年以作品《輪迴》獲得第三屆國際管風琴作曲比賽首獎⋯等。1986年再度赴歐,獲法國政府獎學金於法國現代音樂暨音響研究中心研究,同年並獲巴黎師範音樂學院電影作曲文憑。曾教授除熱心教學、作曲外,積極參與國際學術交流計畫,2002年以傅爾布萊特(Fulbright)學術交流計畫前往美國史丹佛大學及北德州大學訪問。曾任中華民國電腦音樂學會首任理事長。2005年退休後,創作不斷。
曾興魁教授重要作品呈多種形式及曲式:《輪迴》為管風琴獨奏曲(1980);《詩經蓼莪》為四位獨唱、混聲合唱、管絃樂(1981);《物化》為十二件樂器室內作品(1981);《百鳥吟》為雙簧管及鋼琴(1984);《天道》為大鍵琴獨奏曲(1986);《陽關三疊》鋼琴變奏曲(1987);《鼎》三重奏(1980/1989);《哈梅麗城的吹笛人》室內樂音樂劇(1997);《鄉愁二韻》為單簧管、大提琴與鋼琴三重奏(2003);《天問》為長笛與管樂協奏曲(1983/1991);《曾興魁合唱曲集》(1994);《我們呼喚你》為混聲四部合唱與鋼琴、打擊樂及管絃樂、影像作品(2004);《超級衝突—319的聯想》(2005);《綠島小夜曲綺想》為手風琴及預錄音樂互動藝術作品(2007);《生命之歌》為管絃樂及四聲軌預錄音樂。著作:《新音樂透析》(1985)。
此次代表作《生命之歌》是接受國家交響樂團(NSO)所委託而創作之曲,整曲分十個段落,演奏樂器除管弦樂團之編制,外加電子音樂及特殊打擊樂器,例如定音鼓、中國鑼、玻璃瓶、中國磬、堂鼓、雙擊木、木魚、印度鼓、泰國鑼等。此曲特別獻給癌症病患,是作曲家陪妻子走過一段抗癌歲月的寫照,其中第四段以作曲家魏本(A. Webern)未完成的作品(作品op.39)中之賦格主題來創作;第八段則是以客家民歌「落水天」為主題所創作之綺想曲風格之樂段;第九段及第十段則是第四段賦格曲之再現,但以逆行方式發展而成,象徵上帝的祝福。
代表作之二《旅夜書懷》分兩部份,第一部份依杜甫之詩譜曲,第二部份則是以辛金順之詩譜曲,是首結合混聲四部合唱、雙鋼琴、書法及電腦SuperVC之作品。
綜觀曾興魁教授的創作生涯,關懷的議題多元,且源自自身的生命歷程和土地及族群文化,其創作手法由傳統出發,開創前衛並具實驗性,勇於嘗試各種樂器、樂曲形式,並運用電腦、電子音樂等音響效果來探索無限之可能,充分展現了寬闊的視野,而他在教學研究方面的努力,也值得肯定。爰經評審委員會審議,評定曾興魁教授為第36屆吳三連獎藝術獎得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