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獎-巴代(林二郎)文學獎-鴻鴻(閻鴻亞)藝術獎-曾興魁藝術獎-張詠捷
巴代(林二郎) – 專訪評定書得獎感言

 

評定書

 

巴代—未來台灣文學史不可或缺的重要作家

文 /文學獎評審委員會

 

  「三月是美麗的季節,尤其在東台灣卑南族大巴六九部落山區的三月季節。翠綠遠景中,總有一塊塊淡了顏色的綠。像是水彩畫作時,不小心滴灑了些水珠在塗滿鮮豔色彩的畫紙上,慌張拿起桌布吸乾後,留下幾塊淡了的色痕。走進山區,才真切發現那些不翠綠鮮麗的色彩,原來是蟄伏一個冬季的野草香花,沒有明天似的恣意綻放。這區黃碎碎的一地,那塊藍點點的一片,還有紅的白的交雜競豔;蜂蝶這兒走來,那兒看看的評鑑著。整個山區展現著無比的生機與春意。
  生薑是三月收成的山區農作。通常山居農家,三月間種下薑種,經過一年的時間,反覆的除草覆土。十月冬季,葉莖開始枯黃,直到春季新芽冒出之前的三月,薑園是枯黃毫無生機的。只有飽漲結實的生薑塊,隱約要浮出地面似的等待。農家此時挖起生薑出售,再埋下種苗。收購商便包下、發工,並轉手賺上一筆,跟原種植農夫一樣的利潤。而部落居民便利用這樣的收穫時期,做零工添些外快。」

  「四點多的中央山脈東麓山區,陽光還在猶豫休息,或繼續與逐漸垂掛的雲霧爭搶山頭那一片綠翠的森林清幽,時而雲霧,忽而陽光的交替;只見山頭這區一下子鋪洩一地的陽光,樹林那頭又一下子陽光燦麗。讓原本燠熱的下午時分,逐漸涼了起來。蜿蜒的後山山路,就這樣百步蛇般地倚躺在山腰上,美麗極了。
一群人,各自揹負著生薑與希望,沿山路一步步走下山,距離時而拉開又偶而貼近,在整片的綠色山坡上,看起來就像是移動在褐色絲線上的小蟲蟲,那樣的安靜與認份,那樣的堅持與努力。」

  以上兩段,是出身卑南族的巴代在他的短篇小說〈薑路〉裡的文字。描述出台東卑南族大巴六九部落的風景以及勤奮的卑南族農人工作的狀況,既寫實又美麗。
從文字看來,巴代是台灣少數寫實技巧極端優秀的作家之一,他不被框框所限的大面積風景描述,能重現了台東山脈一帶無限的風光;像是一幅巨大的巴比松畫派的田園畫,準確地、精緻地、亮麗地展布在天地之間,這就是巴代了不起的小說文字技術。
  果然,他夾帶著優異的小說技巧,在公元2000年,以短篇小說〈沙金胸前的金牛角〉入圍聯合文學短篇小說新人獎,同年更以〈薑路〉,獲得第一屆中華汽車原住民文學獎短篇小說首獎。
除了優秀的小說技巧以外,巴代是一個很有計畫的寫作者,他把他曾身為軍人的紀律帶到他的小說創作中,使他的寫作幾乎就是一種有計劃的「按表操課」。自從2006年開始,他拓展到長篇小說的寫作園地裡來以後,在短短3、4年之間,已經寫下了四本重要的長篇小說。這些作品都關係到了卑南族的歷史,將它們連綴起來後,就構成了一種「大河小說」,歷史時間超過了數百年!
  《斯卡羅人》﹝2009年出版﹞是一本神話傳說作品,當中最重要的情節是描寫知本的布利丹氏族的族長拉娜﹝卑南族是母系社會﹞率領著卡里馬勞等一群英雄的遷村故事。長途跋涉和突進探險的情節使得故事倍加精彩。他們抵達恆春一帶,準備在排灣族的部落旁建村,排灣族部落給他們的建村條件是除掉沼澤邊的一條巨蟒。這個知本氏族毫不畏懼,他們果然殺了巨蟒,建立了部落,不斷長大,成為鄰近部落的盟主,威鎮八方,被稱為「斯卡羅人」。故事一再表現了卑南族在困頓的環境中團結一致、勇猛向前、靈巧機智的民族本性。同時描寫了卑南族的偉大母性以及女巫的法術包括劈海﹝分開海水﹞、召喚暴風雨的巫法,情節壯觀。作者的目的在於為卑南族的開天闢地做一個巨大的想像,時間緜常,空間古老。這本小說乃是優秀的典型的神話傳奇小說。
  《笛鸛》﹝2007年出版﹞和《馬鐵路》﹝2010年出版﹞則企圖重現日治時代大正年間卑南族的大巴六九部落的歷史。《笛鸛》的最主要情節之一在於描寫人口只有數十戶的大巴六九部落如何圖存的智慧。裡頭提到大巴部落曾賣出槍枝給魯凱族的大南部落,終而引起了日本警察當局極度的緊張,因為大南部落和眾多的原住民部落結仇,如果他們擁有過多的槍枝必然會引來一場又一場的腥風血雨。在這個情況下,為了不引起日本人的緊張,大巴部落乃由領導者做出正確的策略,決定將賣給大南社的槍枝數量減少;盡量把不能使用的舊槍繳給日本官方,以取得官方信賴;同時另外將精良的武器留給自己使用,以備不時之需。大巴部落即是靠著1.不與強大的日本外族比鬥2.自甘守弱,與所有的鄰近的部落交好3. 蘊藏自己實力的種種方法,確保了這個小部落的生存,不致被消滅,重現了卑南族在某個艱難困苦的歷史時期的求生之道。《馬鐵路》的最重要情節則書寫了大巴六九部落與內本鹿人﹝布農族﹞之間的一件衝突事件。由於幾個布農族人來到大巴部落調戲婦女,幾名大巴的漢子心有未甘,持槍搜索部落,結果誤殺了前來以物易物相的良善的布農族人,以致雙方即將引動一場戰爭。這件事情本來就是大巴部落的不對,不過為了遏止布農族的報復,大巴部落把自己布置成受害者,使日本警政單位誤認布農族先出草殺害大巴部落的人,之後大巴部落再進行自衛戰爭。為了取信於日本人,大巴部落繳交了一些槍枝給日本人,日本警政單位因此聽信了大巴部落的謊話,相信了大巴部落的說詞。「大巴是良民,內本鹿是兇番」這種看法從此變成了官方的看法,透過日本人的文書字記錄,一直流傳到現在。巴代在書寫《馬鐵路》之前,曾拜訪耆老,發現官方的記錄不正確,當時自己的大巴族人企圖掩蓋自己的過錯,是很不可取的卑劣行為,巴代因此用這本小說來糾正錯誤,以還歷史一個真相。巴代的不掩藏自己族人過錯的勇氣,值得敬佩。上述這兩本書除了書寫部落的圖存實情外,都分別控訴了日本人對於原住民的歧視侮辱,基本上是台灣日治時代悲情文學的一部分。
  《走過》﹝2010年出版﹞則書寫一個原住民在戰後國共衝突中所遭到的時代大悲劇命運。有一位叫做卡沙的卑南族青年,受到了薪水兩千元﹝當時是一筆大錢﹞的引誘,1945年加入了國軍,隨即奔赴大陸戰場。後來被俘虜,變成解放軍。1949年除役後,在大陸娶妻生子,從此只能在回憶中見到故鄉。最後由於兩岸有了探親來往,終於在1992年才回到台灣。他足足離開部落47年之久。回到台灣的部落後,才發現自己的母語幾乎都遺忘光了。這是一個典型的被犧牲了的原住民的悲劇,既控訴了戰爭的殘暴,也為原住民發出了沉痛的無聲怒吼,著實寫出了原住民無奈、悲劇的命運。這是一本透過對當事人口頭訪問後所寫出來的真實故事,傳記性非常濃厚,故事的情節幾乎都有所本,等於為國共戰爭期間被騙往中國參戰的所有的原住民青年立史立傳,其重要性不言可諭。
  上述四本作品裡,除了保留歷史事件之外,舉凡卑南族的經濟生活、宗教信仰、巫術祭儀、階級分劃、戰鬥技術、打獵方法、母系風情……都被包含在小說中,實在是認知卑南族最好的教科書。
巴代還有更龐大的寫作計畫,可能還有10本左右的長篇小說要誕生 。
  在台灣,有眾多比巴代更有名、更暢銷的的作家,但是並不都是重要的。巴代卻完全不同,未來台灣文學史絕對不能沒有他。因為缺了巴代,卑南族的文學書寫差不多就變成空白,至少會變得模糊而荒涼,台灣文學就蒙受了嚴重的損失,這個損失將很難彌補。
  基於他傑出的小說技術以及文學版圖不可或缺的地位,我們這次特別把吳三連文學獎頒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