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類-鍾文音 書法類-林隆達 音樂類-蕭泰然 人類學類-臧振華
蕭泰然 – 專訪評定書得獎感言

 

台灣聲帶 響亮國際

文/杜文靖

 

  台灣旅美知名作曲家蕭泰然,出生於1938年的1月1日,是高雄名望家族的後代,他的雙親都是台灣早期的日本留學生,父親蕭瑞安室齒科醫師,母親林雪雲學的則是音樂,蕭泰然於五歲的時候,就由母親擔任啟蒙師教導學琴,算是起步甚早的一個音樂家。

  蕭泰然初中就讀高雄中學初中部,畢業後考進長榮中學高中部,長榮中學當年十分重視音樂,校園中充滿了琴聲和歌聲,蕭泰然也在長榮碰到留日的鋼琴家高錦花、聲樂家高雅美,短期拜在她們兩人的門下習藝,在高中畢業後順利考取當時台灣最高音樂學府的台灣省立師範學院音樂專修科(今日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前身),繼續朝向成為一個音樂家的路途邁進。

  在音樂專修科讀了二年之後,蕭泰然先到澎湖的白沙中學教了一年書,然後又回到學校的音樂系繼續修習,在師範學院的受教時期,蕭泰然的鋼琴課程由留日鋼琴家李富美教授指導,確實獲益良多,而當時剛從法國回國的現代作曲家許常惠,則指導了蕭泰然的音樂理論課程,蕭泰然因此在1961年,嘗試性地創作了合唱曲《離別》。

  1963年夏天,蕭泰然自師範學院畢業之後,在高雄二中擔任了一年半的教師,在教學相長的情況下,蕭泰然身決所學仍有所不足,1964年他舉辦了一場告別音樂會,1965年則前往日本進入武藏野音樂院鍵盤專修科繼續音樂課程的深造,在武藏野他碰到和聲學教授藤本秀夫,引導他走向創作作曲的路途,而鋼琴教授中根伸則帶領他,拓展了他的音樂視野。

   從日本學成歸國,蕭泰然展開了集教學、演奏、創作於一身的忙碌而豐收的音樂歷程,1967年開始他先後在文藻女子外語專校(今文藻大學前身)、高雄女師專(今高雄師範大學前身)任教,並在台南家專、台南神學院兼課,主要講授鋼琴與和聲學,1970年之後他也回到母校音樂系兼課,1973年則獲聘為音樂系專任教師。

  1977年蕭泰然因故不得不遠赴美國,先暫住於亞特蘭大,1978年則移居洛杉磯,並且進入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深造,獲得作曲碩士學位,也開始繼續提筆進行音樂創作,這段時期他的音樂創作,主要的有宗教合唱、台語歌曲,或者為台灣民謠、通俗歌曲進行編曲,他的作品普遍受到旅美台灣人的喜愛,也給蕭泰然無比的信心和鼓勵。

  1994年蕭泰然為在台灣發生的二二八事件,創作了一首震撼旅美台灣人心靈的管絃樂曲《一九四七序曲》,他也以這部作品聞名於國際樂壇,蕭泰然也曾寫下不少和台灣施人合作的曲子,用台灣詩人賴和、李敏勇、向陽、林央敏、許丕龍、鄭兒玉……等人的詩作配合寫成歌樂,寫出了《上美的花》、《嘸通嫌台灣》、《阿母的頭鬘》、《傷痕之歌》、《蕃薯不驚落土爛》、《出外人》、《點心擔》等好聽的台語歌曲,在台灣政權經過政黨輪替之後,在總統就職大典上則以《玉山頌》來歌頌、祝福人民與國家。

  蕭泰然的音樂創作,大體上都在敘述著台灣的歷史,以及台灣人四百年來經歷的滄桑、勤儉刻苦的精神,而藉由他的音樂傳播,就如同是台灣的聲帶,在國際舞臺上擴散出福爾摩沙的優美旋律,刻畫出台灣民族的有聲圖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