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獎得獎人:新詩類-李魁賢
藝術獎得獎人:雕塑類-郭清治 舞蹈類-武山勝

 

  今年(2004年)11月15日是吳三連先生一佰零五歲冥誕紀念日,也是第廿七屆吳三連獎贈獎典禮的日子。今年贈獎活動的評選過程,也和往年一樣由陳董事長奇祿先生兼任召集人,並邀請各獎項領域內專家學者組成評審委員會,經過嚴格的評審作業後,委員會通過了各獎項的得獎名單:文學獎新詩類-李魁賢先生,藝術獎雕塑類-郭清治先生,藝術獎舞蹈類-武山勝先生,人文社會科學獎公共行政學類-從缺。

   下午三時未到,關心一年一度文化盛事的來賓便陸陸續續的來到國賓飯店國際廳,會場內佈滿了各界致送來的花籃,在配上悠揚的音樂演奏下,使得整個會場倍增熱鬧與溫馨。今年我們邀請到文建會主委陳其南先生親臨致詞並贈獎,但陳主委因其他行程耽誤晚半小時才到場,典禮只得先進行,待主委到達會場時再請主委致詞及贈獎,按既定程序,仍然先請主席陳奇祿董事長致詞,並正式宣佈本屆得獎人名單,接著由司儀杜文靖先生宣讀三位得獎人的評定書,宣讀完畢後,陳主委也已經蒞臨了會場,隨即請主委上台致詞:「 …吳三連獎基金會辦這個活動可說是台灣本土文化很重要的基礎,且已經辦了二十七年,台灣文化的發展嚴格來說是從日據時代接觸西方的現代化開始,但是台灣本土文學或藝術界基礎並不是那麼深厚,對於文化的發展大部分是靠日本殖民政府…二次大戰後,國民政府來台,整個文化發展的定位由殖民現代主義轉移至中華國族主義。… 」

  「 … 其實,台灣本土文化仍有賴台灣本地文化工作者和企業家來支持,所以吳三連獎的定位,我的理解是,在這個脈絡裡扮演著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尤其是促進對台灣人自我認定與尊嚴的肯定,尤其是從海外、美國跟台灣的連結,獎基金會扮演著很重要的橋樑,雖然過去我對基金會的參與很少,但是印象非常深刻,除政府行政院、文建會或國家文藝獎之外,吳三連獎可說是台灣民間本土最高的地位,今天特別恭喜三位得獎人,你們可謂得到民間角度的國家文化獎….同時,從過去評審和一百多位得獎人經歷來看,對台灣主體性的發展有很大的作用,獎金多少倒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凸顯這個獎的精神和對未來的展望,所以吳三連獎對很多像我這樣的後進來說,可以說是衷心的敬佩和肯定,我們也希望不止廿七屆,吳三連獎可以延續到一百屆更久,我們可以發現台灣文化無限的潛力就是在所有得獎者的身上,今天我在此代表文建會,向創辦吳三連獎基金會的各位先進致意,同時再次恭賀三位得獎人,謝謝大家!」

  主委致詞完畢復位後,由司儀介紹今年『回娘家』的諸位歷屆得獎人,今年較往年來的多,包括:第一屆文學獎小說類陳若曦、第五屆藝術獎西畫類陳景容、第六屆文學獎報導文學類馬以工、藝術獎雕塑類陳正雄、第十屆小說類鄭清文、第十五屆國畫類林文珊、藝術獎攝影類林伯樑、第十八屆藝術獎國畫類廖俊穆、第廿屆文學獎散文類張曉風、人文社會科學獎教育學類詹棟樑、第廿三屆藝術獎雕塑類高燦興、第廿五屆文學獎小說類楊青矗、第廿六屆藝術獎西畫類陳銀輝、人文社會科學獎教育學類林生傳等共計十四人。感謝你們的蒞臨,吳三連獎之所以備受尊崇,就是因為有你們為台灣文化默默付出所得到的傑出成就,歡迎你們回娘家!

  緊接著正式進入典禮中的最高潮—贈獎儀式,由來賓文建會主委陳其南先生擔任贈獎人,三位得獎人新詩類得主李魁賢、雕塑類得主郭清治、舞蹈類武山勝依序上台受獎,每位得獎者可獲得六十萬元的獎金、獎章、獎狀、獎牌和評定書。贈獎儀式完成後,緊接著是得獎人發表感言,首先上台的是文學獎新詩類得獎人李魁賢先生,他表示:「…對一個耕田出身的鄉下人來說,能站在這裡接受吳三連獎,內心實在有說不出的高興,我出生於七七事變那一年,入公學校讀書不久就開始遭空襲,所以回去淡水鄉下,再過不久戰爭結束,在戰亂時期到戰後,鄉下資源不足,師資缺乏,書有讀和沒讀一樣,當時公學校是義務教育的,鄉下人畢業後耕種比較重要,沒機會繼續讀書,我非常感謝父母,在生活困苦的情況下,拼死拼活也要讓下一代讀書,才有我現在才有這樣的機會。進入初中後,比較困難的是作文,聽到外省孩子說中國話嚇嚇叫,連自己聽中文的能力都不好,更別提作文,那時覺得提筆比耕犁還重,漸漸變的比較輕鬆,後來可以寫文章其實是一股不認輸的精神所致。自從1953年初中三年級,在雜誌上發表詩以來足足過半個世紀,不免為了證明自己有寫作的能力、滿足發表文章的願望,經過生活的體驗,看著台灣政治社會的變化,產生用詩紀錄台灣感情及為時代作見證的使命感,多年來的努力,陸續得過吳濁流文學獎、巫永福文學評論獎、台灣詩獎和賴和文化獎,以及至今的吳三連文學獎,我得到台灣先賢取名的各種獎項,受到肯定,也感受到先賢所代表的台灣精神灌入我的體質中,我以身為紀念台灣先人的得獎人覺得無限的榮幸,也長期努力願做一塊磚,為建設台灣文學的基礎付出一些心力,深深感到榮幸,再次感謝各位評審委員,以及至親好友您們的光臨給我增加無限的光彩,謝謝大家!」

  接著是藝術獎雕塑類得獎人郭清治先生發表感言,他說:「大家都知道,雕塑的確是很辛苦的工作,沒辦法!從小就做起,中途想改行還是沒辦法改。我們說造型藝術包括雕塑和畫圖這兩種基本項目,不過雕塑在台灣比較不發達,可能主客觀環境有關係,這回我有這個榮幸得到吳三連藝術獎,一方面覺得吳三連獎基金會重視雕塑,是對雕塑界一個極大的鼓勵,我個人覺得雕塑要國際化、現代化,但最重要的是要本土化,所以我做的就是本土的現代雕塑。基本上如果沒有以本土化做基礎,就沒有國際化可言,這個工作我做了四十年了,我不敢說有成就,但最少我有盡力,我很幸運的是我的牽手,鄭素真女士,我特別要感謝她,她給我一個安定溫暖的家庭,我才能工作,還有好多好朋友給我的幫助,在此也一併感謝,最後也衷心感謝基金會的評審委員給我這個榮譽,謝謝大家!」

   最後一位發表感言的是舞蹈類得獎人武山勝先生,他說:「對一個土生土長的原住民來說,上台領這個獎好像在作夢,小學畢業後我才看見汽車,我在台中讀書的時候大家都把我當作怪物,謝謝吳耀謙同學給我的鼓勵才能讀完這個學校。我曾經離開過自己的文化,因為小學讀書的時候講母語會掛牌子、掛水桶,所以對自己的文化一直我滿二十歲時我還一片空白,有一天我父親才跟我說:『等妳真正長大到外面,不管你看見如何美的建築物,都比不上我們鄒族的庫巴』,那時還不知道他的用意,直到今天身為文化工作者,我才真正的體會到這句話,一個民族要有他自己的文化及自己的特色,在我作鄒族文化工作時,連自己族人都不接受,當我教他們唱歌時,他們說唱這首歌會下地獄,大家都知道目前原住民都是信奉基督教或天主教,所以有一種很強勢的外來文化,用其他民族的角度去否決自己的東西,所以要做文化工作,尤其是原住民社會當中是困難的一件事。前面提到我曾經離開過自己的文化,但偶然活動中接受大家的肯定後,我才醒過來,我應該找回自己的東西,但如果沒有文字的民族,要尋找文化時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所幸有很多長輩就像我的活字典,能夠在他們身上尋找我要的東西,我非常謝謝一些愛護我的人,林懷民先生是第一個幫助我把原住民歡唱歌舞藝術帶到台北國家劇院,還有明利國先生以及好多不認識的朋友,真的謝謝他們,今天我站在這裡得到這個獎,這個獎不僅是一個鼓勵,更是我的使命,我想原住民要珍惜自己的文化,我希望我能多活二十年繼續做這份工作,謝謝!」

董事長陳奇祿先生(坐中)、副董事長吳逸民先生(坐左1)、
事吳樹民先生(立右1)、來賓文建會主委陳其南先生(坐右1)、
與得獎人李魁賢先生、郭清治先生、武山勝先生(立者左至右)合影

  得獎人致詞完畢後,司儀順便介紹今天為我們演奏的是琴韻室內交響樂團,鋼琴手黃清溪先生,小提琴演奏者馬世中先生、直笛吹奏者呂美馨小姐,感謝他們三位為我們演奏優美曼妙的樂曲,就在悠揚的演奏中,典禮告一段落,酒會正式開始,台上安排陳主委協同陳奇祿董事長、吳逸民副董事長、吳樹民秘書長與三位得獎人合影留念,就在媒體攝影閃光齊下的那一剎那間,我們共同見證了三位得獎人對於台灣文學與藝比照往年贈獎典禮的模式,我們在會場上安排了得獎人作品的展覽區,展示的目的在讓與會來賓不啻觀禮,更能具體欣賞到他們辛苦的結晶,加深對得獎人成就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