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文學類-徐仁修西畫類-王國禎公共行政類-施能傑醫學獎-黃水坤
徐仁修 – 簡介評定書得獎感言

 

關懷生態保護荒野

文/杜文靖

 

  談到獲得吳三連獎的感想,徐仁修語重心長地表示:「吳三連獎頒贈給我,它的意義其實應該被解讀為是頒贈給台灣的大自然。」

  徐仁修的意思很清楚,因為他獲獎的代表作「思源土亞口歲時記」、「獼猴與我」、「自然四記」等等,寫作的藍本都來自台灣大自然。他接著說:「獲得這個獎對個人的意義是更有機會來反省,試想以福爾摩沙這樣一個小地方做為寫作的根源,都可以獲得吳三連獎的肯定,這可以印證台灣的大自然是如何的豐富。」

   徐仁修自一九七三年寫成「消失的地平線」一文,並在報章發表迄今,他一直以促進保育台灣自然生態做為職志,二十五年來他的足跡踏遍了海內、外,他的心中則一直都關注著台灣這塊土地。

  因為打從一九七三年,他從事台灣野生蘭花調查研究之際,發現台灣的山林在不當開發過程中,展現的是台灣人對大地無情的剝奪。當時他就預言,台灣人必將為此付出代價。果然,今年的瑞伯颱風造成的災情,確然印證了他當年的讖語。

  因此,徐仁修在獲獎同時,不免要提出呼籲,他說:「現在正是回頭來重新認識自己大自然的契機,在認識大自然的過程中,試著去學到一點感激、學會一點珍惜,感激台灣先人沒有毀掉台灣的大自然,珍惜現有的大自然樣貌,並應以之留給後代。」

  至於他所以創作報導文學,目的就在想用寫書來對台灣人說,台灣這塊漂亮的土地,過去如何被缺乏地理觀、缺乏歷史觀的人,做了多少的傷害。希望人們能透過他所寫的文章,可以回過頭來徹底認識台灣本土,在認識之後給予關心,並且藉以展開行動,只有在行動過後,生命才會得到成就、才會得到意義。

   基於這樣的體認,徐仁修於一九九五年成立「荒野保獲協會」,並任理事長迄今,用行動來保護台灣的自然資源,並期望自小扎根保育觀念。

  徐仁修是新竹瓊林人,就讀過瓊林國小、竹東國中,後因全家移居埔里,轉學草屯國中,考上台中高農,學的是獸醫,在實習過程中,深深體會自己不能把生命耗在與豬、牛相處的生涯,毅然參加大專聯考,考取屏東農專農藝科,走上了他農業技師的路途,目前他擁有「熱帶農業」及「育種」兩項技師執照。

  屏東農專畢業後,他先在農林廳服務,並曾有二年時間奉調擔任尼加拉瓜農技團團員。也因為在農林廳服務,才有機會看到台灣的自然如何被傷害,奠下日後從事自然寫作的根基。

  他也曾到菲律賓、印尼擔任農業顧問,還曾在民間企業擔任董事長特助。不過,最終他還是辭去了這些工作,專心用寫書來告訴人們如何保育生態,而且親身投入。這樣一個關心台灣大自然的人,誠然是該受到肯認和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