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類-張曉風 國畫類-陳牧雨(陳榮輝) 音樂類-李泰祥教育學-詹棟樑
張曉風 – 簡介評定書得獎感言

 

文學領域多重展現

文/陳素芳

 

  張曉風的名字總讓人聯想起散文,學院派以藝術正視她的創作,而不管純文學市場如何日漸凋零,江山代有才人出,張曉風著、張曉風編、甚至張曉風等著(很多的作家的作品集印而成)的書,都成了書市的贏家。

  張曉風的寫作開始的很早,民國三十八年,舉家遷台,這一年她小學四年級,參加中央日報兒童週刊父親節的徵文比賽,因為投稿太多,通通有獎。為了想要拿到獎品的心態,她持續投稿,直到大學畢業,她才深刻體認到投稿這件事,有金錢之外的價值。

  她二十四歲成婚,婚姻生活使張曉風蛻變成更成熟睿智的少婦。二十四歲出版《地毯的那一端》,出版者是當時已出版梁實秋、余光中、聶華苓、周夢蝶等作家作品的文星書店,她是最年輕的作者之一。二十六歲這年,得到中山文藝獎。

  民國六十九年,張曉風先以一篇<許士林的獨白>獲得第二屆中國時報散文推薦獎,再以《步下紅毯之後》榮獲國家文藝獎。在這之前,因劇作家李曼瑰教授的鼓勵,她投入了舞台劇的創作,並參與一齣齣戲的上演,《武陵人》、《和氏壁》、《第五牆》等,對中國劇運的復興,功不可沒,也因此,她榮獲「十大傑出女青年」。

   正如她的另一半林治平先生說她善變,以「可叵」、「桑科」等筆名寫的辛辣犀利雜文,善意的關懷、帶淚的幽默,是另一個令人料想不到的曉風。但不管曉風的百變,不變的是她對散文的情有獨鍾。

  看曉風的散文精密度與藝術性毋庸置疑,這源於她的創作不輟,更因她不斷的閱讀。從早年讀泰戈爾作品的震撼,到大學時逐字、逐句讀《論語》,以及因宗教信仰閱讀進而發現其中美感經驗的《聖經》,甚或是子夜邊餵小孩吃奶,邊閱讀完畢的《莎士比亞全集》等,對她都有極深的影響。閱讀之餘,她喜歡剪存好文章;也由於她看的文章多,張曉風有更多的欣賞角度,編書上也蔚然可觀。除了暢銷一時的《友情四書》外,巨流版《現代中國文學大系》,散文卷、九歌版《中華現代文學大系》,銜接台灣四十年來的散文,均由她主編,更屬文壇盛事。

   近幾年來,張曉風身體力行投身環保運動,為文疾呼。難能可貴的是,儘管「文以載道」,從近幾年來的散文集《我知道你是誰》、《玉想》、《你的影子好美!》等來看,散文藝術一點也沒有減損,尤其兩岸開放,國內解嚴,題材增加,報紙增張,專欄割據了原有的文學版圖,張曉風依然從容游筆,以小見大,突破專欄文字的侷限。

  文字工作逾三十年,張曉風的漂亮成績單是:散文二十六部、小說二部、七個劇本,還有兒童文學《祖母的寶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