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類-張放國畫類-廖俊穆書法類-董開章醫學獎-黃德富
張放 – 簡介評定書

 

胸懷寬廣惜塵緣

 

  袁枚在其所著《隨園詩話》中曾說:「蠶食桑而所吐者絲,非桑也。蜂採花而釀者蜜,非花也。」意謂詩人必須在讀書和生活體驗中,去擷取創作的養分,但又不能囫圃吞棗,不加消化。對於從事文學創作的人,是否能做到這點,將是影響其作品成敗的關鍵。

   作家張放自四十多年前開始摸索寫作以來,一直將袁枚這句話奉為圭皋,做為座右銘。也因為這樣,張放非常勤於讀書,也勤於買書,為了書花掉了他大半的工資和稿費,藏書多到今生今世日以繼夜閱讀,也未必能讀完。

  和買書、讀書一般,張放也很著重在體驗生活,任何日常生活的鈿節,都會成為他一篇篇感喟良深的作品。為了善用生活體驗,張放每日都寫日記,因為日記可以記錄一天的思想、感情,隨著歲月的運轉,它可以積累成知識經驗的資產,也可以衍化成無數至真至性的文章,張放的日記又多讀書札記,更是不少膾炙人口散文作品的寫作根源。

  張放,現年六十三歲,山東平陰人,政治作戰學校影劇學系第一期畢業,菲律賓亞典耀大學藝術碩士,曾經擔任過科長、研究員、中學校長、記者、新生駐菲律賓特派員,早年還曾任海訊日報總編輯、左營軍中電台台長,擔任過海軍出版社副社長。

   張放早歲隨軍來台,曾在澎湖駐紮,擔任過准尉繪圖員,亦嘗長期在圖書館中浸淫,讀言甚多,魯迅的小說,魯迅作品全集,早年就己讀過。在澎湖的年歲,便開始嘗試寫作、投槁,在鳳山生活的年代中,和一批文友相識、相交、相知、相互砥礪,奠下了今日寫作的基業。

  張放寫過小說,且在當年的國軍文藝領域中展露風騷,他的小說曾是國軍連隊書箱盯要角,也因此獲得中國文藝協會文學小說獎章,國軍第一屆及第十五屆文藝獎。同時他也寫散文,在過去的四十多年間,以關懷塵世的胸懷,將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用短小精悍,凝重洗鍊的文筆,寫出一篇篇筆尖含帶感情的散文,將台灣過去所發生的社會變革、經濟成長、人民血汗清晰地表達出來,由於寫作需要深刻投入的觀察,張放對台灣二千一百萬人所具有的信心和遠見,有著深刻的體悟,所以對台灣前途,一直抱持著肯定、樂觀的信念,才會有著作名為「不是過客」,認同了在台灣生存的必然。

   張放過去四十多年寫作的成績,共交出了《荒炯》、《驚濤》、《早安濟南》、《旅遊隨筆》、《山妻》、《遠天的風沙》、《河之子》、《野火》、《春泥》、《夢裡不知身是客》、《浮生小趣》、《不是過客》、《是我們改變了世界》、《望山樓隨筆》、《三更燈火》、《煙雨山城》等三十餘種著作,可說是著作等身。

  目前張放正著手一本長篇小說《海兮》的寫作,其餘的時間則以退休之身,隨時陪侍在染患重病、曾長期隨他吃苦耐勞的妻子蔡玉蓮身旁。對於妻子,張放一直有著感恩和虧欠的心境,在向晚年歲,願意多給予關懷和體貼,這也正是張放體驗生活的另一種章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