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文學類-劉克襄戲劇劇本類-汪其楣音樂類-郭芝苑
化學類-李遠鵬醫學獎-張文昌
汪其楣 – 簡介評定書

 

悠遊在戲劇大地

 

  本屆吳三連獎「文學獎戲劇劇本類」得獎人汪其楣回溯她和戲劇之間的關係,有下面幾個不同的階段。

  首先在台大就讀中文系時,是在文學的頒域中接觸戲劇;一九六八年大學畢業後,她先在國中教書,後來赴美於奧立岡大學戲劇系攻讀碩士時,正式進入劇場這門獨立的藝術領域,因此歷練了從表演、設計到編、導、製作等的各種劇場經驗。

   一九七六年返台,曾做了些小戲,如文化大學音樂系的歌劇演出和藝術研究所的藝術演出等,由於不甘於被別人視為只是個「學西洋戲劇」的,因此她自己徹底改變,趁在文化大學國劇組教學之便,每天到前輩老師的課堂中學唱、學練功踢腿,又曾參與子弟戲、皮影戲及南管的浦出,以本土戲劇來豐富她的事業。

  汪其楣從事戲劇工作已近二十年,其間她所編導的劇本,均透露出她對本土環境的關懷,尤其是對兒童、聾人及原住民等弱勢者的深情。如一九八七年獲得國家文藝獎的「人間孤兒」,是以歷代與現代對比,反映青年知識份子的批判與省思;一九八九年的「大地之子」,描述台灣鄉鎮青年在成長過程中,所遭遇到的辛醉、痛苦與慰藉;人間孤兒的「一九九二年枝葉版」,也在既有基礎上,表達了痛苦但不絕望,挫退而不氧餒的意志。

   汪其楣說,促使她寫這些作品的動力來自於她「永遠對『人』有興趣」,「無論是人的面貌,人的關係,或是做抉擇時內心和外表的種種表現,都可以融入我的戲中」。

  她說,「常常在生活裡,我可以得到許多源源不絕的,可以表達的東西,有的是聽來的,有的是看到的,任何時候的任何經驗都可能促使我寫束西」。她舉例說,目前在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教書,「我有堂課,有三十個學生,我就等於認識了三十個家庭,看到來自三十個地方的人的看法。這裡面有太多動人的事可以表達」。

   提到創作,汪其楣說,「『人』構成了創作的需要。我想創作者最重要的是感性的儲存,許多東西是從『人』那兒得到的,這些東西不斷豐富你,不斷推擠你去表達」。

  汪其楣不止創作,還動手整理歷來台灣劇場出現過的戲劇。今年她編了一套二十五本的「戲劇交流道-劇本系列廿五種」。她說,由於劇場作品總是稍縱即逝。因此她認為年輕一代的創造力應該被保留下來,「讓更年輕一代的創作者看到,原來大哥哥大姊姊已經做過這些戲了」。

  談到未來,汪其楣說,「 我們台灣人應該演自己的戲,儘量用自己人的作品」。得到這個獎,她覺得這表示「有些基本的竅門我了解了;初學者的錯誤,我不再犯了」。對於未來的創作,她認為「就是要更專注,更努力地不斷為人創作出更好的作品。」(賀照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