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類-東方白(林文德)報導文學類-劉還月(劉魏銘)西畫類-蕭如松
生物學-廖日京醫學獎-陳幸一
陳幸一 – 簡介評定書

 

基礎醫學苦行僧

 

  曾得過大小獎項不下十餘座的陳幸一,得知此次獲得吳三連獎,非常高興,他說:「吳三連獎這幾年十分受到各界注意,得獎者也很受社會肯定,而此次得到這個獎座,對我的醫學研究生涯,也是一項重大的鼓勵。」

  現任國防醫學院醫學研究部主任、生理學教授的陳幸一,同時也是慈濟醫學院籌備委員,目前正為慈濟醫學院的籌設進行規劃。國防醫學院畢業的陳幸一,學的是醫學,原本並沒有想到自己會走「基礎醫學」的路子,只打算跟大家一樣,畢業後先當住院醫師,慢慢學、慢慢熬,有豐富臨床經驗後升總醫師、主治大夫。但在他即將畢業那年,國防醫學院前院長、有名的神經生理專家林可勝教授,因得食道癌而將他在美潛心所作的研究帶回國內,一方面繼續完成,一方面希望為國內培育人才,陳幸一被選中擔任實驗室的助手,從此走向基礎醫學研究的不歸路。

  對自己放棄「臨床」轉向「基礎」的決定,陳幸一表示,雖然當個醫師,收入可觀且物質享受相當豐裕,而教書、作研究就如同醫界的「苦行僧」,收入僅能維持中等家庭生活,真要研究出被國際醫學組織認可的新發現,必定要投入無數的心血和時間,但他並不後悔走這條路,因為他從其中,得到了許多金錢無法滿足的樂趣。

  陳幸一指出,「基礎醫學研究不容易馬上看出成果,不像臨床診治,醫好一個病例就能得到一份滿足感,它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價值才會被肯定,不過我十餘年來發表了近七十篇論文,分別刊載在國外極權威的醫學雜誌上,有些新發現還被醫學院教科書所引用,看到論文被刊登在有份量的醫學雜誌,對我而言比看到一百萬還高興,這是我自工作中得到的成就感和滿足。」

  對此次獲得吳三連獎,陳幸一認為,主要是他近年致力於「循環血流動」的研究,他提出的十八篇研究論文均為近年來有深度的研究成果,其中「體及肺循環血管因素的分析」,是利用數學推論經複雜的分析與巧妙而困難的設計才獲得的研究結果,這篇論文對體及肺大小兩循環中探討血壓、血流、周邊阻力及靜動脈可容度之交互關係,提供循環動力的全盤觀念,並有助於了解心臟衰竭時動靜脈間血管因素的變化,最重要的是,這篇論文刊登在美國生理學雜誌,並被評審譽為此頒域中極有價值的論文,陳幸一認為,這應是他得獎的主要原因。目前幫慈濟醫學院籌劃「醫學院規模」的陳幸一,提及未來研究之路,他表示,他仍將克服許多困難繼續研究基礎醫學,但在敬佩證嚴法師,和其設立醫院的心意下,將來有可能離開國防醫學院去幫忙證嚴法師,不過他永遠不會放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