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類-東方白(林文德)報導文學類-劉還月(劉魏銘)西畫類-蕭如松
生物學-廖日京醫學獎-陳幸一
廖日京 – 簡介評定書

 

森林中尋求寧靜

 

  為尋找「心中的寧靜」,廖日京選擇了森林系,且選了箇中最冷門的樹種分類研究,四十三年來無怨也無悔。

  民國十八年生於日本京都的廖日京,三歲時舉家返國定居台灣嘉義。排行老大的他,從小就呈現出與家人間迥然不同的性格。靜謐、內向、不善與人交際的個性,伴隨其一生,也注定其日後所選擇的路。

   「想」,是廖日京自小唯一且最擅長的偏好,尤其是對人生哲理的深思,曾一度左右其欲攻讀哲學系。而此種孕育傾向,也使他對宗教有著相當的偏好,特別是佛教和道教,對其影響至鉅。

  既對宗教、哲學有著如此的狂熱,又怎忍捨棄而改投向森林研究的懷抱呢?廖日京自謙道「由於感一己才疏,想來想去,再怎麼想,仍解決不了任何事情」,且獨我的個性再怎樣也終難與社會脫節,遂決定放棄哲學之途,改朝向較具技術層面探求。

   高中時,因研讀釋迦牟尼所言「你要虛心,就要到森林中」的醒言,加上長久心中渴望那片寧靜,似唯有在山林中才可求得,乃毅然決然選擇森林研究之路,並以第一志願考上台大森林系,且在大四臨畢業前選定樹種分類研究之後,開始了此無怨無悔的不歸路。

  四十多年的研究歷程,廖日京堪稱現今國內樹種分類研究的權威,面對如此的美名,廖日京認為只不過是符合己志、己趣罷了,但凡與他接觸過的同學、同事,甚或沐於其春風之下的學生,無不對其治學的嚴謹、認真而肅然起敬,認為其不愧是名真正的學術研究之士。

   內向、沈默,以及崇尚老莊哲學的傾向,使廖日京從不刻意追求什麼,或與人爭奪名利。因此,四十多年的研究生涯,除在六十九年間曾暫代理系主任三個月外,幾都未再接觸任何行政業務,專心致力研究工作,而此也使其對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始終持著「敬而遠之」的態度,不善於亦不喜於人情往來。現任職於農委會森林科的李遠欽便回憶到,記得有回畢業後返校探望老師,老師欣喜之餘遂提議一同至外共餐。但意外地點菜時老師所點的全與「蛋」有關,不是蝦仁炒蛋、番茄炒蛋、便是蛋花湯,與常人—般宴客習性大相逕庭。此乃因二、三十年中老師根本就很少至校外餐廳用餐,亦鮮少接觸應酬上「迎來送往」,其遠離人情事故的個性,可見一斑。

  不過,對人情的淡薄,並不足證明其內心感情便是孤獨。李遠欽印象深刻地指出「只要老師一外出採標本或進行調查,其每日必行的工作一定是寫信給師母,而且連日持續不間斷至返家為止,鶼鰈情深表露無遺。而其對所研究的樹種,每回必親自一筆一劃地描繪下來,縱使樹木無語,但其為之所投注的心力,感情的真摯交流恐也在與林木的無言對話間悄悄滑過。

  對於此次得獎,廖日京則一如自己曾經五次強渡鬼門關的慣有心情,不曾大喜也不曾大悲過般,處之泰然。不過,由於兩岸開放後,文獻交流頻繁,使得樹種分類研究得更翔實、更明確,致其終能成著書之功的難得雀躍之情,仍不時流露於其詞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