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類-東方白(林文德)報導文學類-劉還月(劉魏銘)西畫類-蕭如松
生物學-廖日京醫學獎-陳幸一
東方白(林文德) – 簡介評定書

 

用筆見證台灣史

 

  「啊!—緊轉來去旅館歇睏,看這露水即倪厚,明早再絕對是大好天,大家較早起來這海邊看日出!」

  「你敢知這部小說,為何用『日出』結尾?就是台灣人『出頭天』啦,哈—」夜半的加拿大,東方白盡興地為自作「破題」,話筒中一陣朗笑,竟帶有鬱結紓解後的暢快。

   本屆「吳三連獎」小說類,頒給本名林文德,現年五十三歲的東方白,代表作為《浪淘沙》。

  《浪淘沙》以台灣歷史為證,以台灣鄉土為懷,描繪自一八九五年割讓給日木迄至當代,三個台灣家族(汪東蘭、周明德、邱雅信)三代之間的人事滄桑與悲歡離合;空間背景涵蓋台灣本土、大陸、日本、南洋及美加等地,全文一百五十萬餘字,為台灣文學中少數僅見的大河小說之一。東方白一九八○年春起筆,一九八九年末全書脫稿,計入廣閱資料與校對修潤的功夫,費時十二載;中間作者二度病危,幾至輟筆,端靠意志力撐持與前輩作家鍾肇政的呵護鼓舞,才「向歷史交卷」。

   然而,發表如此堂堂鉅著,在當時外有查禁壓力、內有本土文學刊物花果飄零的窘況下,幸賴多位有心人的支持與「台灣文藝」、「文學界」苦心孤詣地接力連載,《浪淘沙》才得以自困頓中接生。

  「《浪淘沙》寫到光復初期,我也面臨文學與政治的十字路口。寫不寫『二二八』?寫了,作品可能遭禁;不寫,愧對歷史。最後,決定悍然動筆。十年過來了,台灣現此時的創作環境,的確較自由了……。」是的,政治禁忌鬆了,文學消費市場「輕薄短小」風卻乘虛而入,堅持一部百萬長篇的「身段」,有何深心悲願?

  「以前大家常說,台灣史是苦悶的歷史;台灣文學是苦悶的文學。這幾年來,我常自問:難道這媳婦的血管擠不出一滴公主的血液?這自卑的怨嗟聽不到一聲歡笑的歌聲?寫作大河小說,至盼將咱上一代台灣人為保持尊嚴而永不屈服的奮鬥精神,留傅給後代,這是我一生最能做的。老實說,寫完《浪淘沙》,當初只期待有十位讀者我就滿意;但書成後,我四處演講,發現讀者不只此數,內心實在十分快慰!」

   東方白學理工,寫作態度絲毫不業餘。構思《浪》書時,好幾部世界知名的大河小 說,如「靜靜的頓河」、「約翰克里斯朵失」……等,皆是他日夜耽讀咀嚼的對象;伊更親訪歐美作家的故居,徘徊流連,「無非是讓自己的作品,能從世界的水平來立足,拓廣台灣文學的視野、境界。」

  東方白現居加拿大亞伯大愛城(Edmonton),《浪淘沙》問市後,目前尚未有進一步的寫作計畫,「呈休息狀態」,他說,「所謂休息,就是將寫作暫擱一旁,認真生活。」

  東方白的正職是亞伯大省政府水文工程師,他解釋,「就是測量溪河的水深,好讓施工單位架橋鋪路。」事實上,東方白宗教般虔誠的文學實踐,未嘗不是在測量人性的深度,祈盼在邊緣土壤植出京城的玫瑰;以其芬芳,撫慰受創的民族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