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類-楊牧(王靖獻)國畫類-睎之(顏聖哲)
經濟學類-張漢裕社會服務獎-劉俠
睎之(顏聖哲) – 簡介評定書

 

彰顯民俗美感

 

  正如同許多美術系科班出身的畫家一樣,顏聖哲在文化大學美術系即奠定了完整的基礎素養。當時兼任美術系教授的汪兆申先生,則給予他更深遠的影響。實際上,畢業以來,顏聖哲一直是不停前往靈漚館執經問難。汪兆申先生是當代宗師級的畫家。在師門的的長期薰陶下,他的作品蘊涵清新雋永的意味,十五年來也在此奠基發展,建立了他個人的面貌。

  任何一個視畫為專業,或者企望以畫抒寫心胸各種感受的人,必然會想到要建立自己的面目。就中國畫而言,簡單地說是用自己筆墨語彙,成就自我的獨立結構和感情。說來這是老套,但對任何一個世代的中國畫家,在其成長的過程裡,實在少有人能不追求這個目標。從這一個觀點,來欣賞顏聖哲的作品,看出一個畫家孕育成就的一面。

  當顏聖哲初出校門來,追求的是田園的清趣,對他所處的鄉野所作的詮釋,筆墨語彙依循較多的是步趨於大自然。今日所畫的依然是山是水,卻多見自我揮灑的抽象筆墨。這之間的差異,當然包括畫家心智的成長,人生的際遇閱歷,以及自我的修持。這十五年來,顏聖哲經營自己的企業,來住的人物,所經的事務,當非一般僅在文教界工作的畫人所能比擬。孕育於胸,發之於筆,也就別有異趣。

  顏聖哲的作品,給人一個畫面緊湊、充實的整體印象。以一幅「橫貫公路太魯閣」為創作題材的大斗方為例,乍看之下是山石堆疊,前景固是重墨所畫的兩塊兀立大石,左右也是層次濃厚的皴染山石,中央但見一塊光亮的大石突出眼前。這幅畫除了一條短短的路面,一條彎彎的細水,可以說是密不透風。

  筆墨的形態,事實上也難以規範,列出多少種類,畫譜上有所謂「十八描衣紋描」,以及為數十種以上的「皴法」。原始的筆法是「應物象形」,筆隨形而定,到了固定的描法、皴法出現,已是落入「名相」,正如武打片中的「套招」。當然,我們也不能否認,從既有的皴法、描法未始不能產生好的作品。可是,只要我們稍加縱覽歷代的名品,事實上,也很難規範它是所謂某種典型的皴法描法。顏聖哲的作品以遊蹤所得,加以心中造境,處理起來,也常常突破成規,更進一步的,他已是視畫面需要處理,這個手法,促使畫面漸有似山似水非山非水的傾向。這種兼其具象與抽象的作風,想來更足以傾瀉心胸的塊壘。筆墨揮霍,恰如使用電掣,陣陣而襲人,也見之於顏聖哲的許多作品裡。

  顏聖哲的筆下,景總是和觀賞者相當接近。恰如使用攝影特寫鏡頭,拉到眼前的山山水水,總是那麼動人心魄。譬如他畫急湍取景是切割下溪山深處的某一個小角落,上下兩節流水,夾著中間一塊巨石。前方刻畫出一段急湍,傾瀉的水,著筆不似一般常用的線條,反而是一小團的淡墨。遠方的一條小流水,用的是留白法。配以間隔出來的三段山石,都是用重墨渲染,真是黑白分明,尤其顯出急湍漂蕩滑落的輕快感。

  顏聖哲的作品美,大體是充實為美,再利用墨的散發,流露出一股讓人投入超現實的境界。這是時代不同,畫家的感觸不一樣,使之如此。尤其「墨」的感染力,扮演著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千百年來,中國畫家使用的「墨碇」並無大幅的改變,卻可套句俗話說:「墨」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畫中用墨的技巧,在清代大量使用生宣紙後,特別能發揮出墨的滲、暈的功能。對一個畫家而言,掌握紙性,了解筆墨在各類紙(媒體)的性能,為了達到特定的效果,採取不同性能的紙張,以及軟硬各不同的筆毫,乃至墨汁水分的控制。顏聖哲在這方面是特別注意的。(王耀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