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劇本類-姚一葦國畫類-張伸熙
張伸熙- 簡介評定書

 

寫意自然之中

 

  小時候,經常為父親展紙磨墨的張伸熙,十分羨慕父親有一手猶勁飛揚的好書法。所以,羨慕之餘,自己也不免以牆壁、桌子和筆記本等做為揮灑創作慾的地方。沒想到真的也因為這樣而與繪畫結了一生長久的約會。
張伸熙在高雄梓官出生長大,不但有父母富有藝術氣息的家庭教育下,耳濡目染,已經立志走向藝術之路的優越先天環境,即在中學時代也是十分幸運。他先後遇到崔吉星和段珍楣二位老師。崔、段二位老師對張伸熙照顧得無微不至,不但傾囊相授自己所長,甚至無條件供應畫具,又耐心的引導他接觸繪畫的花園,希望能為張伸熙奠定良好的繪畫基礎。少年的張伸熙經由這二位師長的啟蒙薰陶,也更堅定的要成為一名藝術的園丁;而張伸熙的確也不負所望,他在十八歲那年,即獲得全台學生書法比賽首獎。

  進入國立藝專美術科接受正統藝術教育後,張伸熙專攻國畫,他從胡克敏、金勤伯二位老師習花鳥和工筆畫,從傅狷夫老師習山水。在藝專期間,張伸熙在理論、素描和水彩三方面都有進境;其中,他受傅狷夫先生的影響更為深刻。張伸熙勤練筆墨技巧,並且,在此時他已經決定自己的創作方向。張伸熙從傳統筆墨出發,由寫生入手,觀察自然,並締造自然,希望在創作時能物我合一,進而尋出自己特有的風格。

  由於生長在鄉間,張伸熙對於五○年代的台灣農村自有一分深入的觀照和體會。於是,在農村的所見,也就成了他創作豐沛的源流。蕉林、椰影、平疇和古廟等,都是他入畫的題材。而這些特有的農村景色,確也成為張伸熙畫作的獨特風格。在一幅題名為「村居清夏」的畫中,即有最典型的閩式農舍、跨過小橋小河,又有成排的香蕉樹,挑看水的婦人回家了,意境幽雅清遠。

  近幾年來,由於工作上的需要,張伸熙常有機會到國外旅行,也因此他接觸到各種不同的風土民情和各具特色的繪畫風格,這些,直接的豐富了他的創作題材,也充實了他的表現技巧;除此,張伸熙也愛讀詩詞文字,他覺得這樣的素養,一定能在創作的意境上有所提昇和突破。

  張伸熙認為反映生活即是藝術,生活周遭即有挖掘不盡的素材。所以個性內斂穩重的他,平時工作之餘,唯一的嗜好就是爬山寫生。他登小山,也爬大山,所以在他的作品中,有嘉義天長地久的小山小水,也有玉山的壯瀾縹緲,並且皆有可觀。因為經常登山旅行做實地觀察,所以,張伸熙對於清風、急雨、山黛和雲霞等飄忽、物事的捕捉,有一份深刻的體會;同時,對於四時的遷移變化也特別能夠把握。這些,都緣於張伸熙對大自然的敏感觀察。張伸熙愛田園山水,所以他的作品以山水為主,花鳥次之。特別擅長以傳統筆墨,表現湖光山色「山霧奮起湖」、「鵝鑾鼻紀遊」和「碧湖之晨」即為代表作,是寫實作品,卻在自然真境中,達到寫意的效果,而墨彩設色則是溫潤明麗,自建風貌。

  今年四十一歲的張伸熙從事繪畫工作已經二十年,但是,他仍然以一顆單純的心追求豐美的創作生命。繪畫是一條遙遠無盡的道路,行走其間,孤獨是在所難免,但是,有創作即有生命,張伸熙要這樣滿懷信心的繼續畫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