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類-余光中戲劇劇本類-黃美序音樂類-賴德和攝影類-郭英聲

郭英聲 簡介評定書

用鏡頭捕捉自然

籍貫福建福州,生於台灣台北,用他手中的鏡頭,展視世界風貌的郭英聲,在年輕一代的攝影家中,確有他獨自的風格,也表現了極濃烈的藝術韻味。
自幼生長在一個藝術氣氛濃厚的家庭,郭英聲較旁人更早了解藝術氣息,從母親申學庸的琴韻歌聲中,郭英聲自小就沉浸在藝術的領域中。

世新畢業 留學巴黎

  民國六十一年,郭英聲自世界新聞專枓學校電影科畢業之後,旋即遠赴巴黎,在巴黎第八大學專攻攝影。而後他一直斷斷續續地返國,又斷斷續續地在國外工作。
他的攝影作品發表在國內外主要的攝影專業刊物和一般新聞性的雜誌上。像新聞週刊(NEWS WEEK),亞洲雜誌,ZOOM、旭光相機、攝影記者、意象與藝術等等刊物上都有他的作品。
一九七五年到巴黎之後,郭英聲的作品漸漸受到矚目,—九七九年巴黎奎亞第(CKEATIS)畫廊,開始介紹他的限張照片,使他成為巴黎攝影界的新秀,一九八○年,他的十張攝影作品,被巴黎國家圖書館收藏,奠定了他在攝影界的聲譽和地位。

台北首展 頗受推崇

民國六十八年,對郭英聲來說,真的是很重要的一年,他首次返行個展,由新象藝術推展中心在台北舉辦,郭英聲的攝影作品,立刻吸引了國內攝影同好,不少藝評家為文推介他的作品。
一九八一年,他在台北舉行第二次個展,由國際藝術營主辦,更使他在攝影界,擁有了好的身價。
這一年裡,郭英聲並在巴黎,參加了兩次重要的當代藝術聯展,其一是在蒙圖局(MONTGROUGE),另一次則在巴黎的現代藝術博物館。
一九八二年,郭英聲應佳能相機的邀請,在巴黎佳能畫廊舉行他第三次個展。一九八三年日本佳能則在東京為他主辦第四次個展,這次展出的主題是「台灣印象」,也就是後來他第一本攝影集「台灣印象」的主要內容。

熱愛鄉土 台灣印象

郭英聲雖然長年不在國內,但對台灣的愛好和深情是毋庸置疑的,他在「台灣印象」攝影集的前言裡曾這樣說﹕
「離開台灣近八年,回頭再看看這塊從小生長的土地和同胞是個奇妙的經驗。當我懷著舊日的記億投身於生活時,最初湧起的竟是陌生。然而在其中我逐漸又尋回了一份熟識。無論外在的景觀、生活的形態如何發生變化,它底下最深沉的生活本質與恆久的人性卻永不會改變。我所要拍攝的就是這些萬變中的不變。
我的國家三十年來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它表現出來的堅毅、挺拔,我希望能透過我的眼睛和感情,將這種堅毅、挺拔的精神表現出來。畫面上出現不少老牆、屋角,叵石、和大片的天空。它們以獨特、不變的表情,凝視著時間的流轉和人世的變幻。我試看以自己的視覺語言把它描述出來。當然書中還有不少的人,他們散佈在台灣的各個角落裡﹔熱愛生命、安於自然、勤奮地工作、達觀地生活。每當我想起那些在街上偶遇的瞼孔,都會帶給我難忘的回憶。這是我的第一本攝影集。如果傳達出的訊息能嬴得一些了解,就是我最期盼的事了。」
可見郭英聲一直把他的心,都定置在台灣的情結上。

風景作品 展現內心

這次參加吳三連先生文藝獎,郭英聲的二十件作品,分別攝於不同的地區和時間,他的造型風景照片所呈現的,其實正是他內心的風景寫照。不論在台灣或在國外,不論是現在或過去,時空對郭英聲來說是無關緊要的。他總是用鏡頭去表達觸及他內心的自我的景象。

作品奧秘 似禪似謎

難怪藝評家楚戈會這樣說﹕「郭英聲的作品中較少以人作素材,但他卻有本領把「人」的因素放入無機物、放入他所有的攝影對象中,另外在他城市的文化中也能嗅到大自然中那原野的氣息。郭英聲在街頭、院中、路過的櫥窗中、虛掩的門戶中、林間的小道上……皆可捕捉到傑出的「作品」。他為我們挪開了平時最易忽略身邊之美的障礙物,間接的提醒我們這世界是美好的,你我都生活在這無盡的美好中。郭英聲的作品充滿了東方的內涵、東方人傾向自然的精神,這樣的性情生活在都市中也永不會迷失……。」
郭英聲的作品,一直都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正如藝評家米雪兒‧邁戈斯說的﹕「郭英聲的攝影作品就像俳句一樣,問號不斷的出現——這扇玻璃門透著亮光,後而有恍惚移動的人影,他們是誰?這半掩的門後藏看多少奧秘?要跨過這道檻,這得循著這夢境的迂迴。他的作品是個謎,就像禪學裡的字謎,一得到答案,一切便豁然開朗…..郭英聲每到一處,都給我們帶同一些奧祕的作品,它們又像問號,又像被凝結的剎那……。」
目前,郭英聲人在紐約,正為他的鏡頭和自我的景象在努力,我們期望他更多更好,更具有東方傾向自然的作品,呈現在我們眼。(上官狷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