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類-楊逵報導文學類-馬以工國畫類-李義弘雕塑類-陳正雄

楊逵 簡介評定書

壓不扁的玫瑰

  七十歲才用中文出版第一本小說的楊逵,確然可以稱得上是「不屈的文學魂,在他的眾多作品中,我們都可以感受到強烈的反抗意識。雖然在字裡行間,並未做反對的述論,但全篇作品中,則必然呈顯出—股不肯屈服,不和日本統治階層妥協的意識。

冷靜描繪 真實感人

不論是「送報夫」中淒慘陰鬱故事裡男主角的受侮辱,受損害的抗議。或是「鵝媽媽出嫁」的悲慘而又深具諷刺的筆觸。或是「壓不扁的玫瑰花」中淒美的抗議。楊逵的作品真實地把最具代表性的對象,給鮮活地呈現出來,當然,這其中自然就產生了—股動人的情愫。楊逵總是樸實而冷靜地描寫看故事的始末,好像從不哭也從來不笑,在這樣冷靜的描述,我們可以看見楊逵強忍不忍之心寫下日據時期台灣人的悲苦。
楊逵,本名楊貴,於民國前六年,生於台南縣新化鎮,台南二中畢業,民國十三年他十八歲那年隻身東渡日本,在日本從事各種勞動,他的「送報夫」一文,有著很濃的自傳體,大概便種因於他在日本的工作,在日本居停期間,楊逵也進入日本大學攻讀文學。
民國十七年,楊逵束裝返台,隨即加入抗日活動中的農民運動,曾任「台灣農民組合」中常委兼教育部長。同時也參加文化運動,擔任「台灣文化協會」中委,在台灣同胞自己組成的「台灣文藝聯盟」中擔任編委,擔任「台灣文藝」日文版的編輯。

坐牢八載 堅決抗日

民國二十四年,創辦了「台灣新文學」月刊,由於登載不少抗日文學,到民國二十六年該刊遭禁。楊逵同時還是「台灣文學」、「中國文學叢刊」的主編,其在文化界工作的時日不短,由於總是抱持看抗日的意念,在從事農民連動,文化運動的過程中,曾先後被日警拘捕下獄多達十多次,據統計楊逵在日據峙期,共坐牢八年之久。
最後一次出獄,楊逵即歸而務農,經營「首陽農場」,其「首陽」兩字乃取自伯夷、叔齊餓死首陽山之義,以示絕不向入侵的統治者屈服的精神,也表示,將抗日到底。愛國情操令人擊節。
台灣光復後,楊逵又回到文化界工作,創辦了「—陽周報」,以甚多篇幅介紹三民主義。主編「力行報」副刊,拔掖了不少人才。且任「台灣文學」叢刊的主編。但因故又身繫囹圄,共達十二年之久。
楊逵是日據時期著名的日文作家,作品中—直表現強烈的愛民、愛國意識。他的作品中,「送報夫」曾被譯成中文,收在「朝鮮台灣小說選」及「世界弱小民族小說集」中,流行於抗日時期的中國大陸及南洋各地,對於抗日運動,有著極深的影響。
楊逵沒有學過中文,光復後,拜女兒、孫女為師,從頭開始學習中文,以中文寫作的能力,大有進境。其文筆純樸醇厚,思想亦臻澄清境地,可惜很少執筆。
楊逵作品中「壓不扁的玫瑰花」一文,被收在國中國文第六冊,足見其文學造詣之深,確然令人景仰。

關懷後學 參與活動

  這些年,楊逵雖然不多為文,但經常參加文學活動,每一年都會風塵僕僕地趕赴南鯤鯓,參加鹽分地帶文藝營,不少學員朋友都很喜歡於課餘和他談論文學,總也都覺得頗有收獲。
楊逵在光復後的牢獄之災結束後,在東海大學旁側,經營東海花園,有不少文學界的青年朋友,經常造訪,楊逵亦有意將東海花園改變成為文人集會的會所,可惜因故尚未能實現。目前,楊逵移居鶯歌,生活清淡而平安。
楊逵去年曾應邀赴美,參加愛荷華寫作計劃的活動,他在美國的一舉一動,都受到極大的關切,他同時也提出了「—統」和「統一」的問題,楊逵認為「—統」是不好的,它是家天下的名詞,而「統一」是好的,囚為其中包涵折中,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的道理。
楊逵認為:不能把自己的觀念,強迫別人照著做,要使每個人都能以自己的中心思想為主體,而後讓別人都來認同才是最好的辦法。因此,他認為一個作家,應該去走自己的路,不要一味學人步伐,不過,還是得去尋求別人的認同和欣賞才行。
楊逵認為:最好的文學,應該是連尋常百姓都能進入其領域才好。因此,他強調應推廣「草根文學」。
楊逵除了寫小說,寫隨筆之外,他還寫過幾個劇本,其中「牛犁分家」這個劇本充分地表現出楊逵對土地、人民、社會、國家的真摯情感,甚至堅實地表達了希望中國同胞團結合作,重整家園的迫切殷望。除外,他還有「剿天狗」、「豬哥伯仔」等劇本。楊逵除了這些以外,他還寫詩。

自此愚公 勤耕不輟

楊逵最大的精神所在是他永不灰心、永不失望,他曾自喻為愚公,願像愚公—樣地流血流汗,努力墾殖。
楊逵也說:他過了七十年的冰山生活,自信能源仍在其身心,永不懷疑春陽即將到來,這樣的心境,是多麼難能可貴。不過,我們更希望,楊逵應燃燒內在能源,使之發光發熱,那才是我們所最樂於一見的。
楊逵有首詩「三個臭皮匠」,其中詩句有云:「好好學挖地,深深挖下去,好讓根群能紮實……繼繼墾下去,紮根幹下去……。」但願楊逵在文學路上,也能永遠做如是觀。(獨狐  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