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類-李喬|新詩類-從缺|國畫類-周澄音樂類-溫隆信

周澄 簡介評定書

山隈水湄盡顏色.筆墨神遊天地間

他在羅東出生,由於家裡開文具店,自幼就對筆墨硯台特別有好感,後來搬到礁溪山腳下,附近的山與五峰瀑布就成了他的世界。他有時去玩,有時去砍柴,每次去的感受都不相同,但都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筆墨硯台加上對山水的感情,促其日後以「山水」為國畫中的主題,山水本無情,與之接觸的人,接觸得愈深,則情感愈厚,愈能表現於畫作之中。
周澄深深瞭解這個道理,但並沒有立刻畫下來,直到他在頭城讀高中時,教他國文的汪兆申老師送給他一幅山水畫,他一次又一次的在家裡臨摹,他的畫被江兆申春見了,就叫他常常去學,從此開始藉筆墨硯台,展現出他所熟悉而熱愛的山水。
考上師大藝術系之後,他對繪畫按巧又有了新的體認,在師大,他從黃君壁、林玉山、王壯為幾位老師處學到很多經驗,也發現素描、油畫、水彩的技法,對畫中國畫很有用處,可以打破一些傳統觀念,開創新局。
那段日子,他跟隨江兆申住在龍泉街,時常臨摹江老師的稿子,學會了大膽落筆,小心收拾要領,同時領悟出中國畫不能僅從技巧入手,不但要多讀書,也要修養內涵,才能夠使中國畫的境界更高。
為了能將山水的「靈」在他的筆下完全表現出來,他經常尋幽探勝,雖然不免路途險阻,但他不辭辛勞,長途跋涉,每當登臨高峰絕頂的時候,俯仰上下,眼前連綿的山與蒼茫的平原,帶給他極深的感受,當他與山靈交接的一剎那,披襟放歌,生死之事,榮辱之心,早已忘懷,他覺得山川不僅可以觀賞遊樂,可以擇地而居,甚至可以做為朋友,交為莫逆,進而啟發靈性,帶給精神生活的充實。
靈性的交通是繪畫的生命,周澄先生二十年來在技巧上不斷的揣摹,境界上不斷的提升,性靈上不斷蒙養,精勤不懈的往前邁進永無休止。他覺得今天自以為得意的作品,明日看來就未必滿意。其間並非無所得,只是一點一滴的累積與取拾,可讓涓捐的細流,匯成波瀾壯闊的大海。
本著這樣謙虛的心情,加上不斷的努力和對山水勝境奧妙的體會,他的山水畫造詣已到了最高境界,無論眼前、胸中、腕底,無非都是山水,每當他作畫含毫運思之際,丘壑煙雲,迴盪沖激,充滿胸中,雖然閉門不出,而經營佈局,天造地設,不會違背山川自然的形象與情趣。
今年四十歲的他,能在山水畫中有這樣的成就,除了天賦之外,最主要的是虛懷若谷,持繽不斷的努力,他曾任高中教師、篆刻學會監事,書法學會理事、日本書道院鑑查員、國泰美術館顧問、國立師範大學講師、實踐家專講師。除了在中國畫方面有精湛的造詣之外,在書法、篆刻、寫作方面也別有表現。
民國七十年他得到吳三連文藝獎的國畫獎,同時又得到中興文藝獎國畫獎與中山文藝類篆刻獎,對他多年的努力,正是最好的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