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歌唱 光影台灣
吳三連獎第43屆得主文藝講座

我要報名

【第一場】4/9(二)15:30-17:30
講者:謝三泰
講題:我的攝影日常
主持:周婉窈 老師、張俐璇 秘書長
地點:臺大博雅教學館102教室

 

【第二場】4/25(四)13:00-15:00
講者:賴香吟
講題:他們即是我們——《白色畫像》
主持:張文薰 所長、張俐璇 秘書長
地點:臺大國青大樓324教室

 

【第三場】5/15(三)10:20-12:10
講者:陳列
講題:文學作為一種光學儀器
主持:楊雅儒 老師、張俐璇 秘書長
地點:臺大普通教學館502教室

 

【第四場】6/16(日)14:00-16:00
講者:曾道雄
講題:傳統文化的保存與再生
主持:向陽 國藝會董事長
地點:北科大藝文中心

第43屆吳三連獎 得主

第43屆贈獎典禮…….[詳活動花絮報導]

文學獎得獎人

散文類-陳瑞麟(陳列)

陳列的文學,是以漫長四十年的緩行、繞行、潛行所積累。

1980年,美麗島事件庭訊結束的3月底,陳列寫下第一篇散文〈獄中書〉,獲得第三屆時報文學獎散文獎首獎(獲獎後被改題〈無怨〉發表),散文家陳列進入讀者的視野,緊接著,次年又以〈地上歲月〉獲第四屆時報文學獎散文獎首獎。文學首航連續獲得當時指標性文學獎首獎,從世俗的意義來說,散文家陳列華麗登場了。

…[詳內容]

小說類-賴香吟

身為一個寫作者,與一個在婚姻與家庭中的角色,對賴香吟來說,都是「絕對性」的——前者面向「絕對的精神世界」,後者則是「絕對不講道理的現實」,「這兩者不太溝通,但同時存在我生活裡。」

走過磕磕絆絆,如今的日子較之前安頓了。她平和地說:「寫作者被拋到現實生活固然很磨難,但也帶來一些正能量——讓我把景深拉寬,知道自己的經驗放到廣大現實裡,會有多少共通性,因而能在寫作材料的價值與揀選上,保持理性。」

[詳內容]

藝術獎得獎人

音樂類-曾道雄

2013年10月,曾道雄教授應美國洛杉磯臺灣會館邀請,指揮該館合唱團演唱他填詞的「美麗臺灣,可愛的故鄉」。簡潔有力的歌詞、旋律,展現出一波波震撼人心的力量,令全場海外臺灣人勾起思鄉情緒,感動萬分,久久不能自已。這首曲子原是義大利作曲家威爾第(Giuseppe Verdi)歌劇《納布果》第三幕,希伯來奴隸的合唱「飛翔吧,讓思念乘著金色的翅膀」,經曾教授填寫歌詞後,原劇中遙遠的約旦河,似已瞬間轉化成我們臺灣的淡水河,且情緒上也毫無違和感。這就是曾教授的過人之處,也是音樂無國界的感人之處。

[詳內容]

 

影像類-謝三泰

影像清晰銳利,構圖別出心裁,主題震撼視覺;看完之後,難以對發自內心的聲音置若罔聞,也難以對他的攝影美學無動於衷。相信這是許多欣賞謝三泰新聞攝影作品的第一印象,筆者也是!

1958年,謝三泰出生於澎湖馬公市郊一個名叫安宅的小村落,一家八口的生活重擔全仰賴父親微薄薪水和母親零工收入,可謂艱苦拮据。「從小我們兄弟姊妹只好打零工分擔家計。我最常做的是在漁船入港時,幫忙將船上的漁獲搬上岸,或在沒出海的日子協助清洗漁船。有時也幫馬公漁港邊製冰廠打工,把冰涼厚重的冰塊搬運到準備出港的漁船上。甚至我也曾跟許多澎湖婦女一樣將一簍簍蝦子剝成蝦仁,靠這些出賣勞力、體力的工作以賺取不多的工資。兄姊們幾乎都在小學畢業後就投入職場,唯有妹妹和我可以幸運地讀到國、高中畢業」。

[詳內容]

 


《吳三連獎文學家的故事》

§新書優惠§

原價750元、新書優惠價600元

欲購買者請填寫【購書單

【繳費方式】

全家便利商店FamiPort機台→點選「繳費」→規費代收→吳三連基金會→收款密碼請輸入〔27122836〕→輸入您的資料→列印繳費單→持繳費單至櫃檯繳費。

【注意事項】

請於填表後至「全家便利商店」繳費,於收到款項後,次週寄出。

【新書簡介】
  本次「吳三連獎前輩作家口述訪談暨出版計畫」,以1947年以前出生的吳三連獎得主為採訪對象,於2021年獲國藝會調查研究補助、2022年完成11位前輩作家採訪,2023年出版《吳三連獎文學家的故事》專書。

《吳三連獎文學家的故事》共收錄11位得主的故事,依照獲獎年度排序,為陳若曦(1978)、黃春明(1980)、李喬(1981)、汪其楣(1993)、張曉風(1997)、徐仁修(1998)、楊青矗(2002)、李魁賢(2004)、吳晟(2007)、姚嘉文(2009)、蕭蕭(2021)。每位文學家的故事各有三則:吳三連獎評定書、獲獎當年簡介、2022年再訪報導。

書末附有「吳三連先生暨吳三連獎基金會大事記」和「吳三連獎文學類歷屆得獎名單」。我們期望在這樣的歷史縱深裡,看見獲獎當年的得主、當年的臺灣,以及我們其後的故事。…[詳內容]

 


典藏畫作

陳永森在日本畫壇的傑出成就,正如同圍棋界的吳清源,棒壇的王貞治列入大師級地位的知名畫家。
談到出身藝門的陳永森先生,在台南第二公學校就讀期間,由於生活環境讓他感染到一些美感經驗。公學校畢業後,考入私立長老教會中學(長榮中學的前身),受業於當時留日返台的廖繼春先生,打下了堅實的繪畫基礎。中學畢業之後,他參加第三回及第四回的台灣美術展覽會,獲得入選。原本他計畫畢業之後,到日本繼續求學,礙於家中的生計,只好靠著替人照相、畫像、畫刺繡稿、畫日傘等,作為個人維生與籌措到日本求學的學費。

瀏覽詳細內容